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中国文化史 >

陈学勇:林长民的文和字

http://www.newdu.com 2022-09-06 文汇报 陈学勇 参加讨论

    林长民是民国初年政坛上一位明星政治家,致力“立宪”运动。身居北洋政府议员,两任众议院秘书长、参议院秘书长,能言善辩,办事干练,时人誉之“秘书长之理想人物”。一度入阁,为拒收要人的巨额贿款,拂袖离任司法总长。“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似与他也大有关系。然而至今对他的研究尚不很够,原因之一,是他的文章不易寓目。我多年关注林徽因,因而出版社约我编集她父亲的文稿,大概是“裙带”关系的一种。林长民从未出过书,如果不算那本《西力东侵史》(日著译文)。他的文章散布于上世纪初各种报刊,多数极不好找,蒐集谈何容易。然而这还是值得去做的事,再怎么找不全他的文章,有多少算多少,集在一起,至少聊胜于无。勉力将《林长民集》书稿交出,里面很有一部分值得注目或令人愉悦的文字。几年来不见出版社动静,可能有观念、效益等方面的顾虑。我一直无意催问,或许还暗自庆幸。心里本来就虚,未得入集的文章,单说知道题目的数量已经不少。拖拖吧。
    近日便拖到了短短的两则,均录自泰戈尔书写给梅兰芳的团扇(如图)。梁启超等以“讲学社”名义邀请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一路随行,并充任翻译,此是一九二四年春北京文化界一大盛事。其时梅兰芳已名声鹊起,异邦大文豪观赏了中国明星展示的国粹,第二天又款款晤谈,团扇便落下墨宝。最珍贵的是,泰戈尔亲笔用孟加拉文、英文两体书写同一首小诗。林长民为诗翁撰志,亦可谓不平常。
    扇面上林文,其一我拟题“志泰戈尔书赠梅兰芳诗”:
    竺诗人观剧之翌日与梅郎晤语,极称美梅郎扮演、描写之工。问以音乐歌唱如何,则曰:“如外国莅吾印土之人,初食芒果,不敢云知味也。”诗人极盼梅郎游印,以其艺术一饷印人。
    汝障面兮予所欢,
    障以予所未解之语言若峰峦,
    予望如云蔽于水雾之濛濛。
    甲子四月既望,梅郎畹华为天竺诗人泰谷尓演歌剧《洛神》,诗人极为叹赏,以其诗句书班歌里、英吉利两文赠畹华。略译其旨如右,惜不叶耳。长民识。(钤章:阳文“长民”)
    林长民即时实录晤谈内容,不失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精彩一瞬。林的译文用骚体,相当别致。以骚体翻译外国诗歌相当少见,记得只见过鲁迅译海涅的两首,他自己没有发表,录在周作人文章《艺文杂话》里。
    其二,我拟题“释泰戈尔汉名”:
    泰谷尓先生来华,得汉字姓名。梁任公为之取姓竺,名曰震旦。以其国为氏,以吾国名名之也。外人来吾中土,以国为姓之例甚多,泰谷尓名字别有意义。曰日,曰雷,与震旦两字同释。而吾华之名震旦,又从印度之称谓,今转以畀印度之诗人,适与其本来名字之义相符,可谓称矣。诗人既得汉名,欲习汉字,先试毛笔书此团扇,可宝也。长民再志。(钤章:阴文“宗孟”)
    “宗孟”系林长民的字。讲学社赠汉名泰戈尔逸事,坊间传闻久远,其源即在此。作为实证的团扇藏北京梅兰芳纪念馆。
    那个时代的政治家,从政之余往往别有建树,林长民以书法家著称。团扇这两则短文亲笔,亦可视为书法作品。梅兰芳招待泰戈尔的戏是《洛神》,因而林长民特又在团扇另一面抄录了曹植《洛神赋》,末具落款:“甲子四月二十日,既译竺诗人诗意,并录子建《洛神赋》以贻畹华,亦以答盛意也。长民(钤章:阴文“林长民”)”。这可是一件正正规规的书作,一丝不苟。林长民传世书作多行楷,而每件字数有限。如此工整小楷,且一幅多达数百字,研究林长民的书法,必不可忽略这个特例。
    林长民字好,加上他那身份,索求墨宝的人上上下下甚多。胡适说,林长民背时的日子里曾经鬻字。我疑其故作姿态,并非为的生计。当下网上仍有林长民墨迹拍卖,难保其中没有赝品。看网上流传的“林徽因书法作品”,或条幅或扇面,几无一件不伪,她从不以“书法”示人,几乎一生只用硬笔书写。书梅兰芳团扇后一年,林长民遭军阀乱枪殒命。景仰他的戏剧家宋春舫,搜罗林长民书赠八方的条幅,编集一本《林长民遗墨》面世。第一幅字匾额《春润庐》,一九二二年春应宋春舫所求。此庐乃宋春舫和朱闰生合建于西湖边别墅,因房子,因匾额,已是湖边一处胜地。《遗墨》收入几页未书台头的对联,大概就是鬻字时售品。现在这本《遗墨》十分稀罕了,各大图书馆难觅一册。
    看林长民略早时候写给女儿的家书,书艺不及他人生最后几年的炉火纯青,对照欣赏也蛮有意味。现今所能寓目的林长民字,条幅居多,我更偏好他随手随性的家书、日记,它们不像条幅庄重端正。我曾选取一幅他后期的家书用作拙著插页,喜欢它娟秀而兼遒劲。林长民携林徽因旅欧数月,存日记两万余言,全本用毛笔书写。洋洋洒洒,尤其见出神采、个性,实在是他书法的精品。这部日记林氏后人曾复印多份,各自存念。我有幸从林长民幼子林暄处再复印到一份,并将其文本以《欧游日记》辑入《林长民集》。始终未见日记墨迹披露于世,百年沧桑,要是它湮没世间,就太可惜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