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可以假设!”现在很多人都这么说,有些历史学家也这么说。其实,在“历史可不可以假设”的命题里,并不止一种意义层面上的说法,我们不应该用一个说法来否定其他。 所谓“历史不可以假设”,一般是在历史已经成为客观事实的层面上来说的,俗话叫做“木已成舟”,“生米煮成熟饭”。既成事实无法改变,即使这个事实是你不愿意看到的,你假设又有什么用处呢?“后悔药没地方买”,还是先解决眼前的问题要紧。打一个比方,你出家门的时候,把钥匙锁在了家里,回家无法进门了。这时候你如果在那里假设钥匙没有被锁在家里该多好,一点用处也没有,还是进不去家门的,只有立即找开锁公司才是办法。所以我们说,就无法改变眼前的既成事实这一点而言,历史确实不可以假设。 然而,人类历史是一条湍流不息的长河,事事有续,代代相传,过完了今天还有明天。一个人的生命固然短暂,但他一辈子也不会只遇见一件事,做一次选择,而无须为以后着想。于是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做对了的事情,对在哪里?如果不这样做,就可能会出问题;做错了的事情,错在哪里?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是另一种结果……诸如此类的思考,成为人类思维内容的很大部分。吃一堑,长一智,成败得失皆有裨益,人类就是这样变得越来越聪明,社会也就越来越进步。拿上面那个比方来说,把钥匙锁在家里的事主,在开锁公司帮他进了家门之后,肯定也会想一想:哦,如果钥匙拴在腰间,出门就不会被遗忘,那么下次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你看,这种思维里面,不就包括了历史假设吗?我们平时想事,少不了“如果……那么……”的思维模式。至于专业的历史研究,特别是历史理论研究,缺席了假设思考、假设方法,则是很难展开深入论述的。 说到专业的历史研究需要运用假设方法,还有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即历史是逝去了的存在,许许多多的事实,在时空中已经湮没,人们看不见它们了。这其中有的历史资料是被地层埋掉了,有的则沉浸在了浩如烟海的尘埃中,还有的干脆在世界上消失干净了。那么,要想探寻历史真相,该怎么办呢?只有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分析和考证。这就使得原本具有人文色彩的历史研究,靠近科学的性质,而假设的方法就更不可或缺了。我们知道,在科学研究中,探索未知是离不开假设的,它往往是发现、创新的前导。譬如宇宙大爆炸的说法是一种假设,沿着这样的思路探索,人们终于发现了引力波等实在的证据。这些实在的证据,又反过来证明宇宙大爆炸假说似乎不虚,人类的认知便向客观真理迈进了一步。当年胡适先生正是受到科学的启发,才在历史研究中提出“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之说的,现在这已经成为被历史学界普遍接受的一种研究方法,特别是在考古学方面,没有它简直不行。最近,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发掘备受关注。墓主人究竟是谁?一种假设是汉废帝刘贺,这种假设对于进一步发掘有着指导性意义。于是,考古学家加大了文物的保护力度,将棺椁整体移入实验室仔细剥离,小心分辨,最终发现了刘贺本人的印章,从而使假设获得了确证。 总之,就既成的历史事实本身而言,假设没有意义,但历史研究却需要假设方法。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一个事物往往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我们看问题解释问题,不可顾此失彼,以偏概全,在强调一种说法的时候,忘记了还有其他许多道理的存在。所谓“历史不可以假设”,现在成了社会上流行的口头禅,就反映了人们看问题还不够全面和理性。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原载于《北京日报·理论版》2016年3月14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