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中共南方局在国统区组织策划了声势浩大的“寿郭”活动,其目的正如周恩来所言:“为你做寿是一场意义重大的政治斗争;为你举行从事创作二十五周年纪念又是一场重大的文化斗争。通过这次斗争,我们可以发动一切民主进步力量来冲破敌人的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法西斯统治。”[1]随后为诸多进步文化人次第举行的公开祝寿强化了类似意义,文史学者的研究均在此框架内加以推进。[2]不过,在充盈政治意涵的同时,寿庆的传统习俗面相依然活跃,日常生活与宏大话语的相互渗透中存在着张力关系。此外,国统区不同地域间的政治生态差异,以及祝寿对象自身的政治敏感度,必然导致祝寿话语派生差异,无法简单化约。本文围绕1943年叶圣陶的五十初度,通过“私”与“公”的对照,一方面,聚焦成都、上海、桂林三地开明书店同人的寿庆宴饮,并复原叶圣陶以此为契机居中调停的出版社矛盾,以呈现战时状态下的微观生活日常;另一方面,解码政治内蕴丰富的补寿之举,以及成都、重庆两地报刊的分殊异同,阐释叶圣陶态度依违迁变的脉络,勾画进步文化人斑驳的抗战心史,为深描194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政治图景提供新的观察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