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中国文化史 >

把《大刀记》读进灵魂深处

http://www.newdu.com 2024-08-15 德州日报 杨延斌 参加讨论

    

原标题:重读《大刀记》
    第一次读长篇小说《大刀记》是1976年,那年20岁的我已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化肥厂工作。1968年,我从平原县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投亲,1973年在这里参加了工作。1976年我调到位于伊春市南岔区浩良河镇的兵团化肥厂工作。一天,我在浩良河镇书店,发现了1975年出版的三卷本长篇小说《大刀记》,并且是这家书店唯一的一套。看到《大刀记》书名,心里就是一振!在那个年月能看到新小说,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别看三卷本的《大刀记》定价只有3.2元钱,但我当时月工资也只有24元。我没犹豫就掏钱买了下来。
    那时读《大刀记》,看的是打鬼子除汉奸的热闹,是体现在家乡环境和方言描写中的乡愁。而如今时隔近半个世纪后我重读这部鸿篇巨制,与初读时的感触大不一样。
    
    《大刀记》的作者郭澄清是宁津县人,小说叙述的故事发生在鲁北地区的宁津一带,这从小说中的地名“龙潭”“柴胡店”以及地理环境和人物语言描写上即可看出端倪。宁津县距离我的家乡平原县只有几十公里。看了内容提要,知道《大刀记》的核心精髓,就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开展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团结引领各个党派、各阶层及人民大众,打胜一场空前绝后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故事。翻开《大刀记》开篇中的《闹元宵》一章时,首先被小说中的语境所吸引:像“日头刚落窝儿”“亩半坟地、间半草房”这些方言土语,一下子就吸引了我。读着这熟悉的话语,油然而生亲近感。这是告别平原老家8年后,我第一次在遥远的北大荒,看到如此亲切的家乡故事。
    《大刀记》能在文坛长盛不衰,是因为郭澄清用富含哲学思想、思辨性文学语言,成功地塑造了梁永生为代表的一群有胆识、有谋略又活生生的英雄人物形象。
    梁永生作为贯穿《大刀记》全篇的八路军大刀队的基层指挥员,就像绝大多数八路军的基层指挥员一样,在参加抗日队伍之前,原本只是个普普通通敢于拼命的农民。他经历过20多年的“认命”到“拼命”再到被逼走上闯关东的路,最后认识到所有的道都走不通时,也曾经想过回到自甘认命的老路,躲进深山老林里去过几年安稳消停的日子。没想到,他怎么也逃脱不了地主、土匪和日本关东军的欺凌。正站在“这世道儿,走到天边也没有好日子过”的人生路口,考虑是否再回到“认命”的老路上时,梁永生从何大哥嘴里听说,有一支毛泽东带领的红军队伍,已经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到达了陕北,并且正在备战抗日。尤其听说红军是打鬼子的队伍,共产党是替穷人说话办事的“穷人党”时,他一下子振作起了精神。
    梁永生联想到“要是共产党到了自己的家乡,自己的血仇,穷爷们的血仇,就要能报了,穷人可就有出头之日了。”想到这些,他就像在迷雾中见到了阳光,心里燃起了希望之火,感觉有了奔头。他毅然决定“赶回老家去,也许我赶到老家时,共产党已经到了呢。”
    
    在《大刀记》故事中,经受革命思想洗礼后的梁永生,就像脱胎换骨换了个人一样。他人虽然还是那个人,手里拿的还是那把祖传的大刀,但因为受到了共产党的教育,他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梁永生不仅不再鲁莽行事,他还能时时处处把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光辉思想,把八路军一心打鬼子、为人民打天下的革命宗旨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革命纪律,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时时处处影响人民群众,启发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鼓舞人民群众拿起刀枪,跟着共产党八路军打鬼子干革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让人们明白:这场抗日战争,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和依靠人民大众的力量,才能取得胜利,此外,再没有第二条路可走。这时,在广大民众心里,梁永生和大刀队,大刀队和梁永生,已经和八路军部队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虎父无犬子。梁永生的儿子梁志勇,在以父亲为代表的共产党员的影响带动下,很快也成长为抗日战场上的骁勇战士。所以梁志勇和他的战友们就能够“在素常里,全像一头老黄牛,给他轻载拉轻载,给他重载拉重载,为了抗日救国的事业,他们忍饥忍寒不吱声,吃苦耐劳面挂笑。一旦和敌人接上火儿,他们又都变成了小老虎儿,只要指挥员一声令下,全都迎着子弹上,冒着硝烟冲,前头的同志倒下了,后头的同志又补上前!”
    
    在《大刀记》中,梁永生绝非个人英雄主义的人物。我们这支人民军队的胜利法宝,就是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武器装备远远不如日军的八路军,之所以能产生所向披靡的战斗力,根本原因就是每一个连队都有一个坚强的党支部和一批有坚定革命信念的共产党员。而曾经是连队指导员的县委书记方延彬,就是优秀政治工作者的代表。比如方延彬在一次与梁永生的谈话中说道:“你准备了几十年,奔走了几千里,为啥呢?为了报仇,为了报你的家仇!是吧?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闹革命,出生入死,南征北战,是为了啥?是为了全国的广大劳动群众都翻个身,为了我们的民族得到解放,也就是说,把那些侵略人、剥削人、压迫人的家伙们,打倒在地,并建立起一个由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你想,到那个时候,全阶级、全民族的‘大仇’解决了,你我的‘小仇’,不也就报了吗?”
    方延彬深深影响了梁永生,后者也很注重在大刀队发挥党支部的集体作用,他这个党支部书记和大刀队队长一肩挑的主心骨,把共产党群策群力的民主作风发挥到了极致。而人民大众抗战的思想觉悟和积极性,一旦发动和调动起来,就汇聚成了抗日战场上势不可挡的惊涛骇浪。
    郭澄清在《大刀记》中,运用了《三国演义》的笔法,演绎出一个个精彩的战斗故事。全书生动、具有哲理的思辨文学的叙述特色,牢牢地占据了读者的心房。作家是在用故事告诉读者,科学的军事辩证法思想,是战胜一切敌人、争取胜利的法宝;任何非正义的战争都不可怕,真正战无不胜的力量,是觉醒后团结起来的人民群众!
    1991年从北大荒调回山东老家时,我把这套珍藏的首版《大刀记》带回了家乡德州。时隔近半个世纪,我于去年又重读了一遍《大刀记》,也把《大刀记》读进了灵魂深处。几十年来,郭澄清这个名字一直占据着我的心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