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夏天,唐伯虎手摇折扇往访友。午后天气炎热,他在大树下乘凉。忽见一个牧童赤身露体跳入荷塘之中摸藕。唐伯虎看得有趣,拍手大笑。 那牧童说:相公,想吃藕吗? 唐伯虎笑...
明朝时,福建省晋江县陈家出了个聪明的孩子,姓陈名紫峰。陈紫峰家境贫寒,生活艰难。当地有祭冬的风俗,每年祭冬时节,陈紫峰看到有钱人家买鱼买肉,大办酒席,而自己家里却...
清朝顺治年间,有个才子叫李彬,他无书不览,博学多才。一年,李彬赴京赶考,金榜题名,做了大官。 李彬老家在苏州,他赴任以后,便与妻子和三个弱冠之年的儿子分开了,很少有...
于谦,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他从小聪慧好学,机敏出众。七八岁时便能出口成对,挥笔成章,人称神童。 某年盛夏,酷暑天热。于谦要去学馆念书,他的母亲为他把头发梳成两只上翘...
蔡锷是民国初反袁将领。他出身贫寒,小时候没钱上学堂求学,只好自己在家刻苦自学,小小年纪,就显露出了不起的才华。 有一次,蔡锷和小伙伴们外出放风争,玩得正高兴时,风筝...
古时候有个秀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一日,他经过一所学堂门前,看见一群学童在兴致勃勃地交谈,就想要他们的先生出来,听自己高谈阔论一番,以显示一下自己的才学。他一语...
毛泽东曾引用过这样一副对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副对联是用来讥讽那些徒有虚名而并无实学的人。对联的作者,是明代文学家解缙(公元...
明代文学家蒋焘,幼年才思敏捷。一天,他的爷爷带他到一座庙里去玩。蒋焘从高高的台阶上往下跳,三蹦两跳地到了下边。爷爷见了,笑着说: 三跳,跳下地; 蒋焘在下边一抬头,...
明代学者戴大宾,正德年间进士,从小聪明多智,勤奋刻苦,小小年纪就会对对。有一次,私塾老师指着椅子出句: 虎皮褥盖学士椅; 戴大宾应声对道: 兔毫笔写状元文。 老师听后,...
清代爱国英雄 林则徐 ,幼年时参加科举考试,他父亲怕他远行疲劳,便让他骑在自己的肩上,驮着他走到考场。 主考官见他是个未成年的孩子,便有意跟他开个玩笑,说要他对上一句...
清朝顺治十四年,江南一起考生闹贡院的事件,传得沸沸扬扬,众所皆知,最后皇帝亲自出面,此事才得以平息。 那一年,江南乡试,来了正副两个主考,左必蕃和赵晋。这两人爱财贪...
解缙九岁时,父亲带他到长江里游泳,将衣服挂在老树上。 父亲出上联: 千年老树当衣架; 解缙马上对道: 万里长江作浴盆。 气魄之大,很难想像是出自一个9岁孩子之口。...
明代学者邱浚,字仲深,琼山人。幼年在学堂念书,一天,大雨滂沱,有的座位漏雨,大家争坐不漏雨的座位,当时和邱浚争座位的,是一个当地显贵的儿子,两人互不相让,争得面红...
从前有两个好朋友同朝为官,一个姓张,一个姓王,亲如手足。那一年,两家夫人都怀了孕,两人非常高兴,便决定:若各生男娃,便结为兄弟;各生女娃,便结为姊妹;若是一男一女...
一年清明节,于谦随家中大人去祖坟扫墓,路过凤凰台时,他的叔父出了个上联让他对,联文是: 今朝同上凤凰台; 于谦马上应对: 他年独占麒麟阁。 大人们听了,对这一抱负甚大的...
解缙家的房子恰好与曹尚书的竹林相对。某年除夕,十二岁的解缙在大门上贴了一副春联: 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 曹尚书见此联不悦,心想,炫耀自家的几本破书,还要拿我的竹...
话说一个在私塾里教书的老先生,好抽旱烟。他有一长一短两根旱烟袋。长的一根是早年他在朝做大官时一位同窗送给他的,湘妃竹作的管,镶翡翠的嘴,甚是名贵。他只在家里用它。...
王士祯是清朝初年的文坛巨匠,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顺治年间中进士,官至刑部尚书。他与朱彝尊并称朱王。他不仅散文、词都写得很好,政治上也有所建树。但由于他的...
明朝时,江苏省吴县出了一位神童,姓施名盘。施盘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他5岁开始就上山砍柴,割草卖钱,同时偷偷地向村里的一位老秀才学习认字、读书、吟诗、作对。 施盘9岁那...
蔡锷是湖南省邵阳蒋河桥乡人,6岁启蒙读书,11岁师从邵阳阳名人樊椎,12岁中秀才。1895年春,湖南省学政江标到宝庆(今邵阳)举行岁试。蔡锷跟随父亲蔡正陵从乡下来到宝庆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