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世界民族 >

从“国家之边缘”到“边界为中心”:全球化视野下边境研究的议题更新与范式转换(2)


    三、全球化时代边境研究的范式转换:内容、空间、视角
    在全球化时代,对边境的认识与理解较之民族国家视野之下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也深刻地影响着边境研究议题的选择。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对边界的关注由物理的国界划分转移到边界的社会文化建构,以及边境地区人们社会生活对边境身份的实践等话题上来。"这实际上意味着在边境研究中,边界被置于一个中心的地位,所关注的不再仅是边境地区国家单向度的影响,而是以边界为中心研究跨越边界的互动,这就是说,对边境的认知发生了从“国家之边缘”向“以边界为中心”的转换。
    边境研究“以边界为中心”的视角的转化,实际上是以对边界认识的变化为前提的。在全球化时代,随着频繁的跨界流动,边界自身的地位与意义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边界不仅是地图与空间上可见的线,更多是人类社会建构的产物呈现为复杂的结构。边界一方面表现出政治、地理、安全、生态与文化等不同的类型与形态,另一方面在空间上也呈现出不同的层次。这样,边界实际上成为由一组既相重叠又有空间张力不同类型的边界构成的“边界集”,而且这些边界往往具有不尽相同且相互矛盾的功能、含义与作用。边界自身及其功能、作用的复杂性,极大扩展了边境研究的空间,而相应的,边境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也要以“边界为中心”来展开讨论。这意味着新的研究视角与方法,也呼唤着边境研究范式的转换。
    “范式的确立的本质就是基本的本体论问题取得了一致,范式的革命则是因为该领域大量的学科研究者改变了他们的本体论立场。"范式的更新首先意味着在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本体预设发生了重要变化。全球化条件下对边境的本体预设与民族国家视野下有着重要区别,边境更多被视为跨界交流与互动的区域而非国家中心视野下的边缘性防御空间,更加强调边界在其中起到的既阻隔但是又造成新形态沟通的作用,这样边界实际上成为观察边境区域的中心。这种对边境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认知,使得对边境的研究在理论视角、空间尺度、方法路径等方面都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而共同推动边境研究的范式转换。
    (一)内容指向:从边境的防御功能转向对以边界为中心的社会文化关系探讨
    在全球化时代,边境的地位与功能发生了重要变化,边境不再被视为国家边缘的防御之地,而被认为是交流互动的中间地带。这实际上是“对边界的重新理解与再概念化,使得移动性、动态性和流动性引入研究,而不再将其看成静态实体”。这标志着对边境的本体预设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也同时意味着边境研究的内容指向发生了重要变化。全球化推动的跨界流动使得边境成为一个蕴含着丰富社会联系与频繁文化互动的区域,这样对边境地区社会关系与文化意义的讨论就逐渐成为边境研究的重要内容。边境研究内容指向的变化,在具体研究中很大程度表现为一系列的研究范例出现并形成了“研究传统”。任何科学都是在一定的“研究传统”中进行的,这一“研究传统’就是一组本体论和方法论的‘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在边境研究中,美墨边界是世界范围内边界研究和边疆形态的范例,对于这条边界的研究方式已经成为边界研究的一种范式,之后的研究者莫不受到这些研究范例的影响,特别是在着眼于边境地区本身及内部状况时,由跨界流动而形成社会关系与文化互动就呈现了出来,并且表现出极为丰富的价值。内容指向的变化,不仅是研究范式转换的表现,而且进一步推动着边境研究范式的转换。
    (二)空间尺度:有限空间内的整体视野观照
    边境是一个空间有限但有着广泛关联的区域,主要是由于在此汇集了来自不同地区与领域的人群、商品、思想与文化,内在于地方性的关系却有着延伸到更大区域甚至是全球的影响。因此,全球化时代的边境研究在空间尺度上就要有伸缩弹性,既要集中关注边境区域由于跨界互动所集结的多样复杂关系,也要着眼于这些关系背后所蕴含的与更大区域甚至全球范围之间的关联。也就是说,边境研究虽然主要是在一个有限的区域展开,但是却需要有着整体视野的观照。这与民族国家视野下将边境视为特定的防御空间以隔绝外来影响的取向有着显著的不同。在这种有限空间与全球视野相结合的弹性尺度下,边境研究既可以对边境区域内部微观层面的互动关系进行细致的描摹,又能呈现与更大范围之间的关联。诸如,对边境贸易的描述可以与国家间、区域间甚至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网络勾连起来,对跨界人群的跨界行动的关注可以与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网络结合起来,而对犯罪、贩毒、走私、偷渡等问题的治理则是将之置于区域合作治理乃至全球治理的视野之下。同时也催生出新的研究方法。在边境研究中,民族志调查大有可为,在跨越边界进行“多点”(multi-sited)调查以及线索的追踪,催生了多点民族志(Multi-Sited Ethnograpy)、线索民族志等方法。这实际上体现出空间尺度所蕴含的方法论指向。这种具有延展性的空间尺度,不仅能确认边境的内在结构与外部地位,而且还能揭示出边境发展与秩序的整体逻辑,在丰富边境研究议题的同时有力地推动着边境研究范式的转换。
    (三)研究视角:以边界为中心的双向度视角
    在全球化时代,边界成为理解国家间关系的核心,同时也成为观察与研究边境的一个独特视角。边界作为划分的界限,以其为中心对边境展开研究,自然就意味着需要双向度的认识视角。这与民族国家视野下对边境的认识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民族国家视野下,边境被视为承担着阻隔与防御功能的客体空间,因此对边境的研究也主要是单方面强调来自外部的威胁以及国家的应对。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跨越边界的互动与交流使得边境不再是一个隔绝区域,而成为多种形式互动的承载空间。而考察这些多种形式的互动与交流,以边界为中心的双向度观察是一个能够全面展示边境跨界行为及复杂关系的恰当视角。以边界为中心的双向度的视角,实际上包含了两个相互支持的向度:一方面,以跨界边界的流动与互动为中心考察对边界两侧区域的整体性影响;另一方面,则是考察两侧国家在边界的实践对边境社会与文化的塑造。这实际上是呈现了一种“鸟瞰式”的视野,但是同时也不缺乏细致的微观考察。这种“‘鸟瞰式’宏观视野与人类学传统的微观社区调查相互结合,既把当前的边境问题‘嵌入’在社会历史文化的脉络中理解,整体性地考量地缘政治、地缘经济与地缘文化的特殊性,又开展多点田野调查,并且将较为固定的区域(社区)研究与边界人的流动和族群关系网络联系起来分析等”。以边界为中心的双向度视角,使得边境获得了价值上的主体性以及交互意义上的主体间性,从而更能客观丰富地展示边境互动的过程与实践。
    (四)多学科: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多学科的跨通
    在民族国家视野下,边境作为承担阻隔与防御功能的客体空间这一预设,强调的是边缘对核心区域的安全拱卫,因此主要是从政治与军事角度展开对边境的研究,在学科上主要采用的是政治学、国际关系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全球化时代的跨界流动使得边境地区成为一个有着丰富互动交流形式的地带,为边界所分割的边境事实上成为有着独特政治、经济与文化体系的区域社会,并且与更大范围内的空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得边境研究的议题多元且丰富起来,这就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其中,地理学的地域分异与尺度指向提供理解边境的空间视野,历史学的时间维度可以展现边境的形态与意义的变迁,对边境地区经济活动的讨论是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人类学的整体视野与多点联系可以呈现出跨界边界互动的整体面貌,而边境地区人群互动交往及认同则是社会学的擅长之处。其中,人类学有着特殊的意义,“人类学民族志聚焦于国际边界线上地方社区,以考察文化的物质和象征过程,如致力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建构,也就赋予社区之间和国家之间的边界线以意义,这通常在同期的其他社会科学观察视角中缺失”,并形成了边疆人类学(anthropology of borders)这一分支。而深入探索边疆人类学的研究议题,就会发现其更多地是以边界、边境作为研究重点的,所着眼的是在有限的边境地区的跨越边界的行动实践所产生的社会文化影响,这使得边境研究即使限定于特定的区域也能勾连起更广阔空间的社会联系。多学科聚焦于边境本身,特别是对边境的本体论预设以及由此形成的问题意识,使得边境研究内容指向、空间尺度、研究视角与方法论等可以得到整合,形成新的“知识型”,从而使得地理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可以在“底层规则”上实现交叉跨通,这就提供了边境研究的综合视野并推动范式的转换。
    四、结语
    全球化对民族国家形成了全方位的冲击,甚至有民族国家消亡之论调,诚然在逆全球化的动向之下有过于乐观之嫌,但是国家边界的开放及其性质与意义的变化却是有目共睹。边界不再是完全隔绝的界限,边境也在频繁的跨界流动的作用下成为有着丰富交流与互动形式的区域。这样就为边境研究催生出许多新的研究议题,诸如非传统安全及治理、边境经济合作与发展、跨界人群的流动及认同、边境居民的日常生活实践等。这些议题的出现与讨论,意味着在视野上更加聚焦于边境区域自身,更加强调边境的本位。同时,这也意味着对边境的本体预设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边境不再被视为国家中心视野之下封闭隔绝的防御空间,而成为全球化时代交流与互动的中心区域。这深刻影响了边境研究的空间尺度、研究视角、方法路径与学科视野,正如“边界不应该被当作是静态的领土界线,而应该从广泛的社会文化视角加以理解。研究者需要强调领土和边界的社会生产和日常再生产,及其发生在所有空间尺度上的话语和制度实践的符号意义”,对边境的研究也需要更加注重边境自身蕴含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意涵,这种研究取向得到了研究者的认同,并形成了大量的研究范例,事实上意味着边境研究范式的转换。
    相较之国外边境研究的边境本位取向,国内边境研究依然主要在民族国家视野下展开,强调边境的安全防御与社会稳定,在中国边境地区形势错综复杂、安全威胁依然严峻的情形下,这一取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不需要对边境地区所蕴含内部关系进行深入的考察。事实上,对边境地区互动与交流的深入调查,是维护边境安全与稳定的必要之举。可以观察到的是,以边界为中心并着眼于跨越边界的互动也逐渐为国内学界所重视,并在跨界民族、跨界治理、非传统安全应对等领域进行了富有意义的探讨。这些研究议题体现了范式转换的前奏。而要在全球化时代进一步推动并深化边境研究,则需要形成理论上的自觉,强调边境的本体特征与重要地位,在议题选择与研究范式上进一步探索。
    注释及参考文献从略,引用请参照原文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