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时评】加快推进环喜马拉雅地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http://www.newdu.com 2024/11/22 03:11:49 未知 何雄浪 李俊毅 参加讨论
2021年9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传承和追求的是和平和睦和谐理念。我们过去没有,今后也不会侵略、欺负他人,不会称王称霸。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将继续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掷地有声的话语再一次宣告我国一直以来所奉行的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的国家和地区与我国西藏自治区接壤,我国与该地区的外交关系发展状况影响着我国西南边境地区的安全。中国与南亚地区的文化交流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二世纪,汉朝使臣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开辟了我国与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之路。此后,中国都同南亚各国有着密切的政治和文化交流。新时代,推动与南亚地区,特别是环喜马拉雅山脉南侧国家的和平发展、加快构建环喜马拉雅地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迫在眉睫。 加强政治沟通,开创政治合作新局面。世界上所创立的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不在少数,它们多因为政治经济合作需要、文化底蕴相似或是国防军事需要而成立。但是南亚是世界上为数不多区域一体化程度较低的地区之一。究其原因是地区霸权主义的存在,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间不时地出现不稳定因素,而这些不稳定因素又时刻威胁着我国边疆的安全。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其所蕴含的开阔的世界眼光与广阔的人类胸襟启示我们,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面对受地缘因素所导致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安全情况复杂以及具有特殊的民族、宗教利益关系的环喜马拉雅地区,我们要积极主动迎接这些不利因素所带来的挑战,营造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政治安全格局。在处理国际问题上,要深化国与国之间的政治交流,不断拓展和深化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合理解决国家间分歧,增加政治互信。要把各国民族关系放在解决环喜马拉雅地区问题的重要位置。跨界民族问题关乎一个国家主权和国防安全,在处理跨界民族问题上,要有全局的眼光,尊重各民族的特殊性,深刻了解各民族的特点,民族政策上做到统筹兼顾。在环喜马拉雅地区的问题上要杜绝“零和博弈”的策略,始终坚持双赢、共赢的理念,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中指出:“我们要顺应历史大势,致力于稳定国际秩序,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我国作为亚洲大国一直主动承担大国责任、履行大国义务,坚持多边主义的外交政策,深化与环喜马拉雅地区的政治合作,缓解地区矛盾,通过和平、公平、互利的方式共同解决区域性的矛盾争端。 坚持共同利益,推动经济发展一体化。整个南亚地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处,在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占据重要地位。2021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友好往来 命运与共——党和国家领导人外交活动礼品展”时强调指出:“我们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同世界各国人民深化友谊、加强交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众所周知,政治与经济向来是密不可分的,政治的稳定有助于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增长又会推进政府间的合作。“一带一路”既是我国的对外开放之路,也是开启合作共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环喜马拉雅地区经济合作一体化的发展中,我们要进一步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区域交流,建立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增加国家间的信任,促进国家间的合作,达成国家间的共赢。在推动与环喜马拉雅地区的经济合作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各国的资源环境优势,进行差异化的经济合作活动,盘活资源,灵活发展。北齐文学家刘昼所留下的“衣食饶足,奸邪不生”的警句,放在今日也同样适用。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富足安康,渴望公平正义。“从‘本国优先’的角度看,世界是狭小拥挤的,时时都是‘激烈竞争’。从命运与共的角度看,世界是宽广博大的,处处都有合作机遇。我们要倾听人民心声,顺应时代潮流,推动各国加强协调和合作,把本国人民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统一起来,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前行。”我国政府对于构建“一带一路”经济带的高度重视,以及相关部门对于政策的切实执行,在促进我国西南地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环喜马拉雅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极大地保障了该区域的政治稳定以及人民的幸福生活。同时,我国在推进南亚地区“一带一路”经济带发展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以卓越的技术、雄厚的资金、开阔的眼界、宽广的胸怀加强国与国之间、人民与人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增强文化交流,在求同存异中合作共赢。我国西藏自治区与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史源远流长,从中国唐代高僧玄奘赴古吉拉特邦取经,到今日“一带一路”经济带的构建,都推动着地区间文化交流的发展与深入,维系着两地人民的情感友谊。“求同存异”的理念一直以来是我国处理国际间关系的重要方针政策。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出席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时指出:“不同国家、不同文明要在彼此尊重中共同发展、在求同存异中合作共赢。”当前,在面对环喜马拉雅地区复杂的民族、宗教利益关系时,我们更要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进一步推动在“一带一路”经济带沿线的国家和地区增设相关机构,建立文化基地,发展文明走廊,通过一系列基础设施的构建,促进我国同环喜马拉雅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文化互信深入发展。除此之外,我国还需要帮助环喜马拉雅地区的国家加强网络安全建设。这些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相对落后,国家网络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容易成为网络恐怖主义攻击的对象。在帮助这些国家的人民提高对网络恐怖主义防范意识的同时,也需要帮助这些国家构建安全的网络环境,进一步增进共识、加强合作携手打击网络恐怖主义。 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都是以“天下”为思考单位。天安门城楼上的两行大字“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更是向世人展现了新中国对于世界和平、人类幸福的美好期盼,而中国共产党也是矢志不渝地向着这个目标砥砺奋斗。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本身就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这样一番铿锵有力的宣誓,再次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的境界、贡献人类的决心。“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目标。“人类应该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推进环喜马拉雅地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环,在这条通往幸福的道路上必然存在着泥泞与坎坷,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努力。在环喜马拉雅山脉的大家庭中,我们要继续秉承“和而不同”的理念,敞开胸怀,海纳百川,持续奏响共享共赢的时代强音,在新时代加快推进环喜马拉雅地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步伐,共同谱写区域合作发展新篇章。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少数民族权利保护与国家安全研究述评
- 下一篇:从足球视角初探比利时的民族和语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