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与培育研究(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07:11:49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 韩柱 参加讨论
四、牧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机制 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需要挖掘各种资源,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特有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不仅能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供潜在优势,还能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实践证明,只要发展牧区县域特色经济,就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一)从不稳定性联合到共创性联合模式 培育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立足于区域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是根本的途径。特色经济是将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资源有机结合的产业体系。要想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以须重点以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为突破口,在发挥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对产业进行现代技术的更新、改造,实行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在产业组织上,把已有的“农牧户+龙头企业+消费者”产业组织模式,通过优化、改组、提升,逐步从不稳定性联合向象征性联合转变,并最终演进为多元经济组织构成的共创性联合格局,使其产生资源集聚效应和市场集聚效应,从而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如图1所示)。 图1:不稳定联合演进共创性联合模式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牧区以大力发展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为目标,不断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牧区积极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以牛羊的“收购—屠宰—销售”为主,始创了产业化经营主体。但是,农牧户、龙头企业及消费者之间尚未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和相互合作共赢的有机体。龙头企业和牧户之间只有少数订单式契约,龙头企业和肉食品加工企业之间建立的业务联系松散,只进行季节性收购、屠宰、销售业务,具有不稳定的联合性质。进入21世纪,全区农牧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龙头企业与牧户、消费者之间建立起相对依托和信赖关系,特别是在地方政府的组织帮助下,龙头企业与农牧户之间建立起专业协会,利用专业协会的中介组织功能,进行货源组织,以保障原料供应。由于专业协会多数是企业和政府的代言者,不能代表广大牧民生产者的利益,虽然形成“企业—生产者—消费者”的联合体,但只停留在象征性联合阶段,未能形成龙头企业和生产者、消费者之间紧密联结机制。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进行,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快速构筑,使草原牧区县域经济发挥出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并重新选择了县域主导产业。新时代,草原牧区把畜牧业纳入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改变原来的“公司+协会+牧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注重产品开发与市场开拓,在培育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形成以研究机构为中心,农牧户、加工企业、流通企业、饮食店和个体消费者组成的共创性联合体。研究机构对农牧户进行生产技术服务和产品体质增效指导,研究分析市场需求和产品质量,研制新产品,促使企业从初加工延伸为深加工,提高附加价值,针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生产、加工、销售。 (二)牧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培育实践 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是具有代表性的纯牧业地区,拥有广阔的天然草场和传统畜牧业经营历史。其乌珠穆沁肥尾羊于1986年被国家命名为地方优良品种,具有“天下第一羊”的美誉;2008年,东乌珠穆沁旗被列入国家现代肉羊产业核心区,“乌珠穆沁羊产业化”建设项目也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2015年,东乌珠穆沁旗共建有肉羊产业基地20处,全旗范围推广“企业+基地+牧户”经营模式。“乌珠穆沁羊产业化”项目依托452家现代家庭牧场,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东乌珠穆沁旗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七届“乌珠穆沁旗肉羊节”,并通过举办两届“内蒙古乌珠穆沁旗肉羊产业发展论坛”,进一步提升了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使东乌珠穆沁旗羊肉产品远销国内外,在华北、华东、华南地区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企业和销售网点,不仅为加快肉羊产业发展奠定了市场环境,也为草原牧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树立了新的增长点和典范。近年来,东乌珠穆沁旗以肉羊产业为领头,大力推进草原畜牧业现代化建设,以传统草原牧业转型升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培育建设了5万匹蒙古马品种保护、15万头西门塔尔牛养殖、20万只商品种羊、30万只活羊出口、100万只商品羊加工厂和2亿公斤天然牧草加生产基地等“六大基地”工程,并着力培育肉羊、肉牛、菜马、饲草料等四条产业带,使现代畜牧业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东乌珠穆沁旗为了培育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围绕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建设,认真研究制定产业一体化战略,积极培育现代家庭牧场、专业大户和牛羊屠宰加工企业,引进现代加工技术,支持包装、仓储、运输、销售企业等关联产业发展,制定行业指导意见和监督机制,改善了企业间的竞争环境。与此同时,合理安排生产要素的利用,按照市场需求条件和消费群体意愿提升产品质量和品质,提高了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三)牧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培育机制 培育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离不开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草原畜牧业是土地利用性产业,也是草原民族赖以生存的产业。面对草原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东乌珠穆沁旗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中,应着力建设草业协会、马协会、养殖协会等各种行业协会,把草原生态平衡和文化生态保护作为产业发展的前提,鼓励和引导广大牧民群众采取草场整合、牲畜入股、劳动力调配等方式,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体系化管理的生产机制,并进一步完善生态补贴政策和惠牧政策,协调金融部门给予资金支持,改善家庭牧场、专业大户和合作社以及加工企业等融资渠道,形成政府引导、牧户投入、信贷补充、合作融资的多渠道投入机制。 牧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培育现代产业体系,东乌珠穆沁旗通过建设畜产品加工科技园区,形成“牲畜—屠宰加工—生物制品”的产业链条,提升了产业聚集效应和产品附加价值,并围绕现代畜牧业加工业,建设了聚集标准化羔羊育肥示范基地、肉食品加工、绒毛加工、皮张市场、酒类生产、生物制品加工、饲草料加工等30多家企业,形成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的牧工商结合的产业体系。除此之外,政府组织建立新产品研发中心和实用技术开发中心以及产业发展经验交流场所,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对生产扩大和市场开拓进行指导献策,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度。 五、总结与讨论 牧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从资源依赖型转变为资源技术结合型,再转型升级为农工商协作型,经过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三个阶段,最终实现了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其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传统产业基础、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产业创新能力、关联产业集群和政策管理体系。通过“农牧户—龙头企业—消费者”的不稳定联合和象征性联合,逐步实现了生产者、加工者、研发者、流通业者、消费者等多主体参与的共创性联合体。这一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离不开牧区传统畜牧业基础和当地政府的扶持政策,在加强牧民组织化程度的同时,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和产业化经营体系,切实提升了畜牧业的竞争力及其经济效益。 牧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虽然基本形成,但还需要家庭牧场和专业大户提高生产机械设备水平。加快机械化程度是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建设与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目前,牧区已建立现代畜牧业发展专家咨询机构,构建以科技研发、服务推广和创新创业为主的创新机制,加强和巩固了牧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但是,从新时代城乡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衡量,牧区当前形成的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以人才为支撑,无论科技、组织的创新还是产品、市场的开发,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当下,应尽快启动牧区实用性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一批新型职业牧民,开展现代畜牧业经营知识和管理技术教育,大力引进现代企业管理人才和科技研发人才,提高基层经济组织的经营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开拓产品市场,形成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波.论县域经济与农村城镇化的良性互动[J].东岳论丛,2004(6). [2]高焕喜.县域经济有关基本理论问题探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5(4). [3]李润田.县域经济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12). [4]刘吉超.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评述及其反思[J].企业经济,2013(2). [5]闫天池.我国县域经济的分类发展模式[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6]吴金明.湖南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战略刍议[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 [7]戎承法,张正河.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J].农业技术经济,2003(6). [8]蒋小华,卢永忠.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以剑川县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10(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