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李聚奎在山西新军决死第一纵队(后改称决死第一旅)工作过一段时间。他率部在太岳抗日根据地大战日寇,屡挫强敌,为保卫和建设太岳抗日根据地付出了极大心血,为太岳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奉调到山西新军决死第一纵队
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开始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中共中央军委于1937年8月25日正式宣布了改编命令。当时,八路军下辖第一一五、第一二0、第一二九师,共约4.6万人。李聚奎所在的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与第四军及陕北红军一部、原第十五军团骑兵团等部改编为第一二九师。李聚奎任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参谋长。
1937年10月,李聚奎随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离开陕西三原县石桥镇,挺进华北抗日前线,相继参加了神头岭、响堂铺及晋东南反击日军九路围攻等战役战斗。1938年5月,他随第一二九师副师长徐向前率第三八六旅一部进入冀南,发展冀南平原抗日根据地,不久即出任新组建的第一二九师青年纵队政治委员。1938年冬,李聚奎奉命到鲁西北组建第一二九师先遣纵队,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在黄河以北、津浦铁路以西的广阔地区开展抗日武装斗争。1940年6月,李聚奎根据第一二九师师部的命令,将先遣纵队和第一二九师筑先纵队合编为第一二九师新编第八旅。为此,李聚奎做了大量的工作。整编工作结束后没几个月,李聚奎便接到了师部的调令,要其到由薄一波领导的、活动在太岳区的山西新军决死第一纵队任副司令员。
山西新军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倡议创建并实际领导的,隶属第二战区国民党晋绥军(即山西阎锡山所统辖的军队)建制的一支特殊形式的人民抗日武装。它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政策和策略的产物。它戴的是阎锡山的“帽子”(使用的是晋绥军的番号),说的是“山西话”(在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中使用的是阎锡山式的语言),但执行的却是中共的抗战路线和纲领。后来,山西新军遭到阎锡山的排挤。晋西事变后,新军各部重新整编为20余个团,分别纳入晋东南和晋西北的八路军序列。但为争取阎锡山继续合作抗日,山西新军仍保留了晋绥军的番号。其中,由薄一波任纵队长兼政治委员的决死第一纵队归第一二九师指挥。
在百团大战中,决死第一纵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特别是缺乏有作战经验的军事指挥员。为此,薄一波向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求援。刘、邓二人经过认真考虑后,决定派李聚奎去决死第一纵队任职。
李聚奎接到师部的命令后不久,即于1941年春由鲁西北启程赶往晋东南的太岳区。当其经过太行山第一二九师师部时,刘伯承、邓小平二位首长专门就决死第一纵队的建设及工作方法等问题向其作了详细的指示。邓小平特别叮嘱他:“决死第一纵队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薄一波同志很谦虚,一再要求我们给他派个有作战经验的军事指挥员,我们决定调你去。你是农民出身,没有多少文化,参加革命后一直领兵作战,还是跟农民打交道。决死队可大不一样喽,大都是青年学生,一定要注意工作方法,要能和知识分子打成一片。”邓小平这番捣心窝子的话,说得李聚奎连连点头。因为李聚奎没读过多少书,参加革命后虽经过刻苦学习使自己的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他始终认为自己底子太薄,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而且他这个“大老粗”脾气有点暴,性子也急,工作方法比较简单。如今,邓小平将他的那点老底全抖了出来,李聚奎更感到了邓小平对他的信任。为此,他暗自下决心,到决死第一纵队后,一定要努力工作,并多向薄一波等有文化的同志学习,绝不辜负首长的信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