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陈锡联忆首长邓小平:淮海战役指挥两大野战军(3)


    会议讨论非常热烈,气氛也非常活跃。刘司令员、邓政委坐在椅子上聚精会神地听着大家的议论,不时发出喜悦的笑声。刘司令员还时而拿着放大镜,走到地图前凝视着,时而张开他的大手,用拇指和中指在地图上上下左右丈量着;邓政委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将讨沦引向深人。两位首长又不时地相互交谈着。
    会议围绕着这些问题讨论了一整天。第二天一开始李达参谋长就谈到,经与华野外线兵团联系,他们经过一个多月的连续作战,长途跋涉,部队非常疲劳,短时间继续打大仗困难很多。李达参谋长接着又转向地图边,指着黄河沿岸说,近日来阴雨连绵,黄河水位猛涨,溃堤险情不断在这些地段发生,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迅速作出决断。这时大家才逐渐将话题转到如何组织千里跃进上来。谈到各项准备工作,途中注意事项及到达后的一些重大问题,其中扯到重型火炮带不带的问题。因鲁西南作战缴获了大批大炮,再加上原来部队的重型火炮,是相当笨重的。有的同志提出大别山山大路小,行动困难,不如集中起来留在华北根据地加强训练,以待将来打大歼灭战时再调归前方。但看到墙上挂的大别山军用地图上,纵横交错着不少公路,认为缴来的这批重火炮不易,还是带上的好。
    8月1日下午,刘伯承司令员开始讲话了。他首先传达了中央军委、毛主席7月23日的指示:“立即集中全军休整十天左右,除扫清过路小敌及民团外,不打陇海,不打新黄河以东,亦不打平汉路,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肃清民团,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接着他说,我和小平同志一致认为,我军跃进大别山,是党中央、中央军委赋予我们的战略任务,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把战争引向蒋管区,彻底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有利于扭转全国的战略局势,因此困难再大我们也要克服。当前敌集重兵于徐郑间陇海线,妄图与我决战。我们也曾考虑在鲁西南再打一仗,再歼灭它几万人。但当前陇海线南至长江边广大地区,敌兵力薄弱,后方空虚,正是我跃进大别山的大好时机,所以要当机立断,抓紧时间,越早越好,越快越好,以发挥战略突然性的奇特效果。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党中央要求我们一定要先敌进入大别山,先敌在大别山展开。刘司令员把最后一句话的两个“先敌”讲得口气特别重,以引起大家的重视。
    邓政委接着说,毛主席对我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估计了三个前途,一是付了代价站不住脚准备回来;一是付了代价站不稳脚,在周围坚持斗争;一是付了代价站稳了脚。并要求我们从最困难方面着想,坚决勇敢地战胜一切困难,争取最好的前途。同时中央军委已令陈赓、谢富治率四纵并指挥太行纵队等共七万余人,8月下旬出豫西,建立鄂豫陕边区根据地,吸引胡宗南一部打运动战。这样我野战军主力在鄂豫皖,陈谢兵团在鄂豫陕、陈粟大军西线兵团在鲁西南就形成了犄角之势,可以相互配合,宽大机动。他接着说,我军必须勇往直前,不向后看,坚决勇敢地完成这一光荣艰巨的战略任务。当然我们马上行动,会有很多困难。但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战略区的有力配合下,有广大指战员的艰苦奋斗,任何困难也是可以克服的,也一定能够实现毛主席所预料的三个前途中最好的前途--在大别山站稳脚跟,建立根据地。
    最后,刘司令员讲述了我野战军跃进大别山的部署。同时对部队千里跃进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和安排,会议一直进行到深夜。
    夜12时,我才躺倒在床上,但翻来覆去睡不着。刘邓首长的指示和部署在脑海里回荡着。忆往事,自己在他们的直接领导下,不论是对日作战还是整师整旅地歼灭国民党军队,刘邓首长的军事谋略和指挥艺术,总是高出敌人一筹,逼敌就范。今天,在这关系到战略进攻胜负的重大关头,刘邓首长纵观战争全局,审时度势,作出的指示和部署是非常正确的,是胜利的保证。同时也感到我们三纵的任务重大,左路纵队前进道路上有敌人占据的陇海路和黄泛区、涡河、茨河、沙河、泉河、淮河等许多天然障碍,加之正值雨季,我们又行进在东路,河宽水深,大多数河流不能徒涉,运动困难,且东临津浦路,如敌人察觉我战略意图,沿铁路向南堵截我去路,将造成我更大困难,面临这些情况我翻来覆去想着两个问题,一是先敌控制要点,保障部队顺利通过;二是从左翼保障中央纵队的安全。重任在身,怎么也睡不着,天不亮就爬起来了。向刘邓首长告别后,就急忙驱车向东,返回纵队部--巨野东南的姚家集。
    回纵队后,立即召集有曾绍山、郑国仲、阎红彦等同志参加的党委会,传达了野战军会议精神及刘邓首长的指示,着重研究我们纵队的任务和部署,并认真分析部队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如羊山作战中我纵队伤亡4700余人,不少营连干部负伤和牺牲,干部急待调整;新补入的4000余名俘虏兵急待教育,武器弹药和物资器材急待调整和补充;师团领导干部中关于战略跃进的思想动员急待进行等等,但这些问题必须服从大局。最后确定:刘邓首长决策野战军分三路前进态势,为野战军加快行进速度创造了条件。我们纵队为保持部队战斗力,提高行进速度,不再分散,各旅采取交替前进的办法,即首先以赵兰田旅长、周维政委领导的七旅为先遣队,掩护纵队通过陇海路,再抢占涡河、茨阿和沙河渡口,架设浮桥,保障主力通过;尔后改以童国贵旅长、高治国政委领导的九旅为先遣队,迅速前出,抢占淮河渡口架设浮桥;进大别山后,以马忠全旅长、芦南樵政委领导的八旅先向皖西展开,抢占诸县城。至于当前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困难,要求各旅团在首先作好组织调整的基础上,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下去,边行进,边动员,边整补,积极开展思想、体力互助,切实做好巩固部队的工作,并号召部队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在千里跃进中立新功。紧接着,纵队召开了师团主要负责干部会,除总结羊山作战外,着重传达了刘邓首长关于千里跃进的指示和我纵队的任务、部署和各项要求。会后群情激奋,决心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工作,克服各种困椎,坚决完成刘邓首长和纵队赋予我们的战斗任务,在战略进攻中当先锋。
    8月7日黄昏,我纵队位于跃进大军的左路,和中、右路军一起,以雷霆万钧之势开始向大别山进军。
    根据刘邓首长的战役决心,部队分东、西、中三路长驱直人,跨过陇海路,穿越泥泞的黄泛区,抢渡沙河、汝河和淮河,在几十万敌人的前堵后追中,硬是杀出一条血路,奇迹般地进入大别山。刘邓大军直插大别山,犹如一把利剑,深深刺人敌人心脏,调动和牵制了大量敌军,实现了中共中央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的计划,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我军进入大别山后,蒋介石急忙调来20多万重兵进行“围剿”,刘邓首长决定分兵对敌,在研究作战部署时,小平同志考虑到大别山区不利于大兵团作战,。同时考虑到刘司令员年纪大一些,提出让刘伯承同志带一纵及中原局机关去淮河以北。刘伯承同志不同意。小平同志说,我是书记,是政委,这个事就这么定了。这样小平同志带着二纵、六纵和我们三纵留在内线作战,采取“内线坚持和分兵向外,内外配合,寻歼弱敌”的方针,动中歼敌。为了拖住敌人,粉碎敌人的“围剿”,小平同志带领大别山区军民发扬英勇顽强的光荣传统,在数日不得一饱、半月不见油盐的极端困难条件下,与敌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记得有一次我到前方指挥所,见到邓小平政委和李先念副司令员。李副司令员问我:锡联同志,背得动吗(指背着敌人行动)?还没等我回话,邓政委就说:就是要多背一些,背重一些。我们多背些敌人,多忍受一个时期的艰苦,拖住敌人几十个旅,就能使山东、陕北的兄弟部队腾出手来,大量消灭敌人。釜底抽薪就不要怕烫平,这是个关系到全局的战略行动。鉴于大别山形势严重,中央曾指示华东部队西征开封,以吸引敌人。小平同志知道后,电告中央,我们现在已在大别山站住脚,请外面部队打有把握之仗,不要考虑我们。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