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放的范式融合中推进观念史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6:11:22 未知 张清俐 参加讨论
20世纪中叶以来,观念史作为一种学术思潮迅速兴起。它通过研究范式的不断重塑,激发了学界对观念与思想的研究兴趣,为跨学科的视野融合提供了可能。就观念史对哲学社会科学产生了哪些影响、如何为观念史研究提供学术发展空间等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哲学与历史学领域的相关学者。 不受单一学科限制 “观念史”思潮缘起于美国哲学家洛夫乔伊,他于1927年创立了“观念史俱乐部”,其后又相继创办了《观念史学刊》和“国际观念史协会”,这些被视为现代观念史的发轫。20世纪50年代后,学术意识上的观念史研究开始形成。在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院长袁祖社看来,观念史研究源于哲学史对学术理念自身的反思和批判的传统,它既衍生于哲学史,又有着不同于一般哲学史的独特方法论和研究范式。 关于观念史的界定,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宏图认为,洛夫乔伊的“观念史”是一种综合性、跨越时间与空间性、跨学科的高度抽象的思想类型,是一种以“观念单元”为中心的研究范式。然而关于“观念”,洛夫乔伊的界定十分宽泛。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张旭鹏认为,“观念”可以是一种宏大假说,也可以是某个词语,其复杂性决定了观念史不是一个自明的、单一的研究领域。研究观念史的学者既可以来自哲学领域,也可以来自历史学、文学、艺术学等领域,跨学科性是观念史与生俱来的特性。 李宏图表示,在观念史研究中,既有对人类基本观念的研究,又有对“观念”在不同学科中演变情况的研究;既可以将“观念史”看作整体性的研究,又可以分解为各个学科的“观念史”研究。而最理想的研究状态是,能将“观念史”研究方法和具体学科的理论方法与规范相结合。 推进跨学科对话 跨学科对话推进了观念史范式的不断重塑。最初在哲学界以“基本的、持续不变的或重复出现的能动单元”为研究中心的观念史,遭到历史学家的批评。袁祖社介绍,以斯金纳为代表的观念史研究“剑桥学派”,一改以往只关注经典文本或寻求思想自身“连续性”的做法,提醒人们要思考观念背后的东西。他们提倡深入到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考察、审视诸多“观念”和“信仰”。张旭鹏表示,受到历史语境主义的排斥后,旧有的观念史模式也因受到社会史以及新文化史等新范式的冲击,一度走向衰微。 从积极的面向看,历史学家的批评在两个维度上推进了观念史研究。李宏图表示,一方面,“剑桥学派”继续捍卫“思想史”研究这一学术传统,强调“历史性”层面;另一方面,观念史研究在社会的维度下展开,由此发展成为“观念社会史”,学界常称其为“新文化史”。这些变化都是将行动、实践、组织社会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原先的“观念史”由此转变为“观念的社会史”。 不同学术传统及其发展流变在观念史研究中交融,促进了跨学科的对话。袁祖社提出,就思考方式来讲,观念史通常诉诸观念得以发生其功能的背景、语境和内外部因素。在这个意义上,观念史对于特定语义的呈现方式,往往是多层次的。既有独特的理念和立场,也应兼容并蓄一般的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理论等理念和方法的优长,同时借鉴现代话语理论、现象学、阐释学、分析哲学,以及现代文论、情景主义、新历史主义等多学科的新主张。 张旭鹏认为,研究观念史或思想史的理想状态是兼顾理论、文本和语境,将这三者完美结合。同时,需要进行跨学科对话,以便吸收不同学科的特点和优点,从而保持持久的活力。 探寻人类的意义世界 从洛夫乔伊以“基本的观念单元”为研究对象,到如今融汇了思想史、文化史、社会史等内容的新观念史,观念史的发展与演进体现了哲学社会科学自我革新的成长。张旭鹏表示,观念史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洛夫乔伊意义上的观念史了,其研究视角多样、研究手段灵活,且具有多学科交叉的优势。随着越来越多学者的加入,它会不断地自我批评和自我完善。近年来,史学研究中大历史和深度历史研究异军突起,观念史研究者也要突破单一的特定语境,用一种更宏大的视角研究观念或思想史。在这一新情境下,观念史研究将焕发新的活力。 据李宏图观察,目前,为呼应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观念史正不断丰富研究范式,扩展研究视角。如今的观念史研究不仅要思考过去我们自身形成的观念性文明成果,而且要考察人们如何运用对这个世界的理解等观念,重新组织起所置身其中的现实世界。然而,在“观念史”研究的表面繁荣之下,对于未来究竟能够发展出怎样的观念史研究范式,学界还需要增强理论自觉,在细致梳理学术史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从而建立起基本的研究规范。 张旭鹏认为,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历史使命的召唤下,我们可以借鉴观念史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重要观念追根溯源,厘清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脉络,论证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袁祖社表示,观念史视角的介入,有助于厘清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构的话语场景。观念史逻辑强调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创新性建构实践中,要深度嵌入知识生成的“地方经验”和独特的文化价值背景;强调对特定时代“真的生活”的认知、把握、感悟、走进和体验,在思想史、观念史及概念史的意义上,将精神生活纳入观念与现实内在联通的有机链环。在这个意义上,“观念史”有助于开启多学科交互对话的全新学术天地。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中国大陆南宋史研究二十年回顾
- 下一篇:不断彰显制度史研究的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