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世界民族 >

中国与中亚共建“健康丝绸之路”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冲击下,提升了共建“健康丝绸之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015年,中国发布《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卫生交流合作三年实施方案(2015-2017)》,为打造“健康丝绸之路”指明了方向。2016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发表演讲时进一步提出共建“健康丝绸之路”倡议。2020年7月,在首次“中国+中亚五国”外长视频会议上,各方指出,愿在卫生健康领域打造中国—中亚高效合作伙伴关系。2022年1月,习近平主席主持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并在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呼吁建立中国-中亚健康产业联盟。这为中国与中亚共建“健康丝绸之路”提供了实践指南。
    一、中国与中亚共建“健康丝绸之路”的良好基础 
    中国与中亚国家健康医疗合作已经展开,有3所中国中医药海外中心在中亚设立,分别是2015年中国在吉尔吉斯斯坦设立“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中医药中心”;2017年在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专项支持下,在哈萨克斯坦建立“中国—哈萨克斯坦中医药中心”和2019年中国在乌兹别克斯坦建立“中国江苏—乌兹别克斯坦中医中心”。双方医药业合作已经展开。中哈合资的科伦药业在2014年7月在哈萨克斯坦建成投产,生产药品达到20多种,年产量超过3000万瓶,不仅满足哈萨克斯坦市场,还销往中亚其他国家。多渠道开展人才培养合作。一方面,大量中亚国家留学生来华学医。另一方面,中国在中亚设立高层次人才培养机构,专门培养中亚本地人才。位于塔什干的中国科学院中亚药物研发中心,先后为中亚国家培养博士研究生18名、硕士研究生12名,开展学术交流300余人次。
    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健康医疗合作诉求良多。中亚国家希望能借鉴中国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经验,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健康卫生事业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其宝贵经验能为中亚国家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中亚国家亟需中国健康产业的巨大市场,根据中国相关规划,2030年,中国的大健康产业市值将超过16万亿元。如此庞大的健康产业规模,中亚国家希望凭借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从与中国的有关合作中获利。中亚国家通过与中国的医疗科技合作提升其医疗水平和满足急需的医疗物资,中国是全球六大数字健康创新中心之一。中国在抗疫过程中成为医疗用品的生产大国。中亚国家与中国进行健康合作,能有效补缺中亚国家医疗物资,提升本国的医疗水平。
    中亚国家与中国良好的双边关系有利于推进健康合作。中国与中亚国家建交近30年来,互信不断增进,关系不断提升。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中亚各国积极向中国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新冠肺炎疫情在中亚暴发后,中国政府和民间力量第一时间向中亚提供了物资援助。这为双方共建“健康丝绸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官方意愿和民意基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只有各国通力协作才能筑成坚强防线。
    二、中国与中亚共建“健康丝绸之路”的现实挑战 
    中亚国家之间、城乡之间健康水平有着现实差异,普遍存在发展战略和严峻现实之间的差距,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健康合作亦将面临多方考验。此外,来自外部国家的竞争及自身社会环境,也将给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建“健康丝绸之路”带来一定的挑战。
    首先,中亚国家整体医疗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医疗硬件设施老旧。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在独立后长达近30年的时间内,中亚国家的医疗设施,不升反降。同时,中亚国家医疗卫生人才资源短缺。独立30年来中亚国家总体医疗卫生人才在不断萎缩。中亚国家的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多次反弹,直接暴露出中亚国家医疗卫生专业人才资源不足的短板。相对于城市,中亚国家农村医疗人才资源更为短缺。
    其次,大国竞争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健康合作的不确定性因素。目前有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等与中亚五国建构“+1”的战略合作机制平台,使中亚国家在相关领域的合作过程,可选性增多,不确定性增大,从而使得中亚国家的行为具有多变性和难以预测性,为中国与中亚健康合作带来变数。
    最后,中亚国家合作环境复杂。一是中亚地区安全问题将长期存在。二是中亚的社会环境复杂。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20营商环境报告》,中亚整体排名靠后。此外,中亚国家腐败问题也是积重难返。尤其在中亚国家还存在所谓的中国“资源掠夺”“债务陷阱”“经济殖民论”等论调,从而对中国-中亚健康合作造成非经济因素的障碍。
    三、中国与中亚共建“健康丝绸之路”的路径选择 
    当前,中国与中亚共建“健康丝绸之路”成为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和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目标。为此要从以下几方面协同推进:首先,加强医疗物资生产和标准化对接合作。一是加强医疗物资生产合作。中国医疗物资产能过剩而中亚国家的医疗物资产能不足。比如中亚地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乌兹别克斯坦,该国有超过2000种药品是由国外医药公司生产。二是加快生产标准的对接。生产和流通都需要一定的标准来规范。因此,应适时推进中国与中亚国家在药品和医疗设备生产和流通的标准化对接,打通双方合作中的“堵点”,共同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建设。三是合力打造健康产业联盟。中国与中亚依托彼此优势,形成互补互利的健康产业链,为构建中国-中亚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保障。
    其次,以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为契机,推进中医在中亚各国的发展。一是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中大放异彩,在中亚疫情持续蔓延的形势下,中国应邀向中亚国家派出了以中医药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医疗队,中国中医药专业医疗队获得了中亚国家有关方面的高度认可。二是中医在中亚发展已具备良好基础。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持续深入发展,中药因价格便宜、绿色环保,逐渐被中亚人民接受。三是中医具有重要的外交价值。中医不仅具有医疗卫生价值,还具有公共外交价值。推进中医在中亚地区落地开花,将成为中国与中亚民心相通的桥梁和纽带。
    最后,加强健康人才培养合作。一是在学校和社会层面,双方共同对中亚国家民众进行健康素质养成教育。中国可协助中亚国家将健康生活方式纳入学校的素质教育之列,共同参与营造健康的社会生活环境。二是多形式开展专业人员的培养,提高中亚国家健康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中国可在借鉴它国经验的基础上,在医学学科建设、科研课题、实训基地建设等领域开展合作,促成中亚国家健康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有序衔接。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建设与中亚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陕西师范大学乌兹别克斯坦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