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前史研究要瞻前顾后左右贯通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2:11:40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记者 曾江 郝欣 参加讨论
“清前史研究自孟森先生以来,经过海内外几辈学者的共同努力,取得诸多成果,但总体来说,研究力量还较薄弱。几十年来,清前史研究有突破的成果不多,‘翻烧饼’的不少,许多问题需进一步研究和推进。”9月11—12日,“清前史研究中心成立暨纪念盛京定名3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沈阳故宫博物院举办,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朱诚如在致辞时做出上述表示。 近年来,随着清史研究的整体发展,以及一些学术新思潮新学派的影响,学界对清前史研究领域的相关问题逐渐展开反思和讨论。为什么要推进清前史研究?当下的清前史研究应重点研究哪些问题?在研究中应坚持哪些原则?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相关学者。 清前史研究为认清清史提供前提 清前史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前的历史,研究的绝对时间从万历十一年(1583)努尔哈赤起兵,到崇祯十七年(1644)清入关定鼎北京,根据研究需要也可上下延伸。朱诚如认为,清前史实际上是清王朝的先祖满族以盛京为中心兴起、发展、奋斗的历史。清前史与明朝中后期的历史相交错,故也是明朝衰落及明清(后金)争战史;同时,清王朝的中央中枢机构和国家雏形也已在清前期奠定和确立。因此,不深入研究清前史,整个清史研究就会无本无源。 “清前史是清史的‘源头’,”谈及清前史的重要性,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李治亭表示,“不研究从1583年到1644年这61年的清前史,就无法认清清全史,无法解决清入关后的许多问题。目前许多学术问题未能解决,就在于对清前史认识不足。加强清前史研究,才能整体推进清史研究,从而提高学界对清史的解释能力、认识能力。” 李治亭向记者介绍了清史研究的发展脉络,他说,改革开放前,与其他史学领域相比,清史研究冷冷清清,少人问津。改革开放后,清史由一门断代史变为“显学”,得到了较大发展。但就当下而言,清前史研究已高潮回落,国内各学术重镇清前史研究者寥若晨星,研究成果数量减少、质量欠佳。“在这种情况下,沈阳故宫博物院清前史研究中心的成立是一个重要举措,对推动清前史研究很有意义。”李治亭表示。 沈阳故宫是清王朝入关前营建的皇家宫殿,是当时关外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枢,具有多重文化价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白文煜表示,“国内清前史研究规模较小、力量分散,希望清前史研究中心的成立,能带动本单位、本地区研究水平的提高,推动清前史研究总体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弘扬伟大东北抗联精神
- 下一篇:宋史学界现“理论饥渴症”,相比构建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