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与社会变迁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12:11:24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记者李葳 武雪彬 参加讨论
本报讯(记者李葳 武雪彬)10月11—12日,以“国家治理与社会变迁”为主题的第八届历史学前沿论坛在武汉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历史研究》编委会主任高翔研究员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起点,当代中国历史学要有尊严,要有出路,必须鼓励更多学派的生成,努力推动形成当代中国史学话语体系,与西方主流学术界展开平等的、有尊严的对话。 努力推动形成当代中国史学话语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及其伟大实践,为当代中国史学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但史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党和人民的期望与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距离。高翔指出,理论思维与创新能力的贫乏,研究的碎片化,学科壁垒的森严,学风的浮躁,等等,从不同的方面制约了当代中国史学的发展。而当代中国史学要有尊严,要有出路,必须努力推动当代中国史学话语体系的形成。这不但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于如何构建当代中国史学话语体系,高翔认为,必须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二是坚持将追求真理、探索规律作为历史研究的基本追求,三是坚持以史经世,从服务社会进步中,汲取学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他指出,构建当代中国史学话语体系有四种基本途径:一是认真总结、研究学术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史学发展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学术传统,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传统;二是从多学科的对话、融通中,发现理论、方法创新的灵感;三是坚持学术走出去,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史学开展平等的对话和交流,从中汲取有益的智慧和营养,同时又为人类文明的提升贡献中国史学的智慧;四是打造一流的学术交流、传播平台,推动学派的形成,引领学术的创新。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朱英认为,我们的成果和研究在推向国际方面还有很大不足,这限制了中国史学话语体系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在全球化时代,我们不仅要在经济和文化方面有所作为,历史学作为中国人文社科中具有独特性、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学科,更应该在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中起到引导作用。“形成本土化的话语权,这是基于中国历史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付海晏如是说。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陶飞亚认为,“只有建立当代中国史学话语体系,我们才能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发表我们的观点,宣扬我们的文化。这个任务,就当前来说尤其迫切”。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包伟民以他提交会议的论文为例,认为,“历史学工作者应做好自己的研究工作,通过众多个案研究拼成一个完整的历史画面,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学术体系”。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出土文献催热当代古文字研究
- 下一篇:武力:怎样看待“三线建设”的历史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