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吉林地方与朝鲜的互市贸易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6:11:45 吉林日报 苏建新 参加讨论
清代中国与朝鲜边境地区进行的互市贸易,对促进两国间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曾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清代吉林地方与朝鲜的互市贸易主要在图们江流域朝鲜一侧的会宁(朝鲜咸镜北道会宁府城,与今和龙市三合镇相对)和庆源(咸镜北道庆源府治,与今珲春市隔图们江相望)两个边境城镇进行,史称“会宁开市”和“庆源开市”。开市采取以货易货形式,谓之“大换”。会宁开市始于崇德三年(1638年),先是“宁古塔人持户部票文来贸农器、食盐”,后以为例逐年开市。庆源开市于顺治二年(1645年)正式开市,庆源距珲春城仅60里,“早间交易,晚可回还”。 会宁开市每年举办,庆源则隔年一市,开市又分为“公市”、“私商”和“马市”。会宁和庆源开市之初,规模小,时间短,“人畜之来不过十五六,交易即去”,开市时间没有限制。到了顺治年间,每次开市“人畜近千,而驼骡过之,留滞至八、九、十日”,以致出现了“刍粮供亿,民不能堪”的局面。为此,清政府作出限制,每次开市“限二十日毕市”。并规定除通官跟役外,“宁古塔人三百二十名,马、牛、驼六百四十四匹支定数。”会宁开市一般在当年的十二月至次年的正、二月封江时进行。每年开市之际,吉林地方则按时由吉林、宁古塔、珲春等处派员带领兵丁,与礼部奏派通官前往朝鲜监视贸易。据省档案馆馆藏满文档案的记载,嘉庆七年(1802年)吉林前往朝鲜会宁贸易的有“通事官二员,随带跟役四十名;章京一员,随带跟役十二名;笔帖式一员,随带跟役十名;八旗每旗派兵三名,随带跟役三名;官庄领催一名,壮丁十五名,跟役一名。”嘉庆八年,吉林将军衙门户司又以“赴外夷监视贸易,若随带兵役众多,难免不无有人滋事”。遂议定:“嗣后通官二员,应带跟役三十名;章京一员,应带跟役八员;笔帖式应带跟役六名;每旗派兵三名,应带跟役三名;官庄领催壮丁十六名,应带跟役一名。其携带马匹,每官一员带骑马一匹,兵役每名带骑驼马四匹。”同治六年(1867年)部派通官双赤、德贵二员,带领跟役三十,家人十二,满载四辆大车物品前往朝鲜监视贸易。所带物品有马、缎子、马褥子、高丽帽子、剪子、套布、宫绸、绫子、毡子、面镜、羊羔皮等。吉林八旗官庄也携带大量物品参加贸易。从朝鲜交易的商品仍以耕牛和食盐为主。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王晓秋:历史岂能任意颠覆
- 下一篇:灾异说《春秋》——中国古代灾异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