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的名臣之路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8:11:16 人民日报 龙 一 参加讨论
站在虎门的威远炮台四望,南边是著名的穿鼻洋,西南是横空而过的虎门大桥,北边是工商业繁盛的虎门镇,东边则是珠江的出海口。我到过不少古战场,唯在此处感触最深,不单单是因为第一次鸦片战争,更是因为林则徐。在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位名臣都不会产生于偶然的一次壮举,更不会是一时侥幸或因缘际会。 林则徐出生于福建侯官,十四岁考中秀才,二十岁(公元1804年)中举人,聪颖早慧是不用说了。决定他人生品质的第一阶段学习和历练,是他中举之后的七年时间。这个人生阶段,很像今天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如何走出书斋面对社会,首先是态度,其次是方法。林则徐初次进京会试失利后,便将谋生与学习拧成一股绳,于嘉庆十一年(1806年),到厦门担任海防同知书记(近似于今天的科员),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处理洋船贸易。这是林则徐学习政事的开始,也是他成为实干家和一代名臣的开端。 这期间,正是中国与欧美各国贸易战最胶着的时候。据说林则徐就是在此时学习的英语和葡萄牙语,这种利用工作之便,为自己增长新技能的方法,几乎是每一个事业有成者的共通经验。这一点外语能力,促使他日后成为封疆大吏时,常年组织有识之士,翻译欧美各国的相关资料,以供参考。没有这种早期的见识和用心,也就没有日后的成果。后来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和幕僚们翻译的文章编辑成书,印行全国,这便是著名的《海国图志》。这部译著对清末民初的洋务运动、实业救国和民智启蒙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入职后不久,林则徐的才能受到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将其延聘为幕僚(私人聘请的助手)。进入省级长官的幕府,参与地方事务处理并为长官代写奏折,是林则徐学习政事的第二阶段。奏折是清代各省督抚与朝廷首要的沟通方法,在张师诚身边的早期训练为林则徐的笔下功夫打下了扎实基础。文字工作外,林则徐对海防、军事、民政和水利诸方面都下了很大功夫,特别是在巡抚张师诚剿灭海盗蔡牵的过程中,他参赞其事,增长见闻,经受锻炼。我一直认为,林则徐应该是在这个阶段确立的人生目标,他要成为“治世之能臣”。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
- 下一篇:“第五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