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从汉初政局看文帝几杖安天下(2)


    朝廷与诸侯国关系复杂
    文帝初期,朝廷和诸侯国的关系颇为复杂微妙。燕国、皇子三国与朝廷关系亲密。刘泽因迎立之功王燕,文帝的皇子王淮阳国和代国。燕国地处边远,主要责任在于防备匈奴。这几个诸侯国力量不济,一旦有变,作用有限。文帝和齐、济北、淮南等诸侯国关系一度紧张。
    文帝即位后,“闻朱虚、东牟之初欲立齐王,故黜其功”,以齐之城阳、济北分封朱虚和东牟,名为褒奖,实则削弱齐王,济北王因而叛乱被诛。淮南厉王“骄蹇,数不奉法”,曾擅杀辟阳侯,后因谋反被废。太子为一国之本,吴太子之死是对诸侯王的沉重打击,因此吴王能够得到众诸侯的同情。
    文帝和诸侯王不仅是君臣,而且是宗亲。如果文帝过于强调汉法威严,而寡情薄意地诛杀吴王,可能会马上引起众诸侯的反对。
    西汉面临外部军事压力
    匈奴是北方游牧民族,善骑射,“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拥有数量庞大的骑兵,冒顿曾“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帝于白登”。文帝“三年五月,匈奴右贤王入居河南地,侵盗上郡葆塞蛮夷,杀略人民”。四年,朝臣们认为“单于新破月氏,乘胜,不可击”,决定和亲。此时期匈奴实力强,西汉处劣势。南越是南方的重要势力。吕后时,赵佗“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文帝即位后关系缓和。吴王注重拉拢南越,起兵时宣称“素事南越三十余年”。外族经常参与中原的政治斗争,诸侯国往往勾结外族叛乱,例如,韩王信和燕王卢绾为对抗朝廷,“外倚蛮貊以为援”;济北王曾借匈奴入侵之机谋反;淮南厉王“令人使闽越、匈奴”,图谋不轨。鉴于匈奴、南越等外部势力的威胁,文帝最终没有立即征讨吴王。
    南宋理学家张栻曾高度评价文帝的施政方略:“文帝初政,良有可观。盖制事周密,为虑深远,恳恻之意,有以得人之心。”文帝赐吴王几杖的举措,正是基于当时朝廷及汉朝内外全局考量的,虽以九五之尊向诸侯退让,却巩固了汉政权,稳定了朝廷和诸侯国的关系,保证了汉朝的安定和发展。当中央集权日益巩固之后,才能最终解除诸侯王对中央朝廷的威胁。汉景帝时期,平定了吴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进一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从而使得诸侯王再也无力与中央政府进行对抗。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