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社会文化史研究的新境界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4:11:3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敖凯 参加讨论
9月23—25日,由中国社会文化研究会、首都师范大学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四届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和日本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 近代社会文化史方兴未艾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几代学人辛勤耕耘,社会文化史已成为史学研究的新视角和新领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李长莉对1986年以来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其趋势和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研究成果的数量呈现长期、持续、大幅增长的发展态势;第二,已从最初处于附属和边缘地位的弱小分支学科,发展成为论著数量位居前列的大分支学科;第三,社会史研究的关注重心由革命话语延伸论题转为社会主体论题,完成了向社会本位的回归;第四,在全国形成了多个研究重镇、研究团队和成规模的研究队伍。这标志着中国近代社会史已成为一门成熟学科。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梁景和认为,研究中国社会文化史特别是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史,要与政治史紧密结合,不能脱离政治视角,这是中国社会的特征,也是中国社会生活的特色;研究社会文化史的要义,最终应归于探索生活与观念的互动。 中国区域社会史是社会文化史研究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源头之一是社会经济史领域的区域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唐仕春追溯了中国区域社会史兴起的过程,分析了区域社会史与整体史、地方史的关系。他认为,区域史与整体史研究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以区域史重构整体史,有助于解决宏大叙事之不足;以整体史区隔地方史,则有利于解决研究中存在的“碎片化”问题。日常生活进入史学研究的视野,始于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俊领认为,引入日常生活史视角,不仅可以展现近代中国社会面相,而且有助于揭示深层的社会变迁机制;日常生活可以成为历史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进行对话的中心问题与公共平台;在跨学科对话中,进一步探讨日常生活可能具有的历史认识论与本体意义及其对当下日常生活文明进步的启示。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国家起源与早期国家形态
- 下一篇:[论点摘编]全球史研究方法新探:互动、比较、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