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以田野调查拓展《更路簿》研究(2)


    《中国社会科学网》:在博士论文中,您已经在用人类学的视角对海南潭门镇等地区渔民的活动乃至《更路簿》等进行研究。先前,从事《更路簿》的研究多是地理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学者。请问,从人类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有哪些独特的价值?
    王利兵:人类学擅长在长期田野调查基础上对当地人群和历史文化进行深描。我的研究就是通过对当地渔民群体进行长时期的深入调查,包括跟随渔民出海作业等,尽量参与到渔民的生产生活当中,如此才能对渔民的历史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比如,我通过对海南潭门渔民的田野调查,发现潭门渔民历史上有着很好的跨海流动作业和贸易的传统。潭门渔民的这种跨海流动传统不仅可以通过《更路簿》这种历史性材料来体现,还可以通过当地渔民的宗教信仰、华侨亲属网络、渔业生产传统、历史遗存等诸多方面得以体现,而后者只有通过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才能有所发现。仅仅通过研究《更路簿》,我们只知道历史上潭门渔民到达过西沙、南沙群岛,但对其他文化事项却知之甚少,所以需要人类学的参与,开展更多关于历史人类学的调查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网》:对《更路簿》的研究,一些学者反映,不能就《更路簿》研究研究《更路簿》。那么,从人类学的角度,如何拓展研究的范围,增强研究的深度?
    王利兵:《更路簿》的诞生与渔民的实际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只有对渔民的生产生活有深入的认识才能理解诸如为何历史上会诞生《更路簿》等问题。既有关于《更路簿》的研究只是针对《更路簿》本身,很少有人探讨为何海南渔民会弃近海而扬帆远航至西南沙群岛开展渔业生产,也很少有人探讨海南渔民前往西南沙群岛开展渔业生产生活的具体内容和形式。而这些对于我们理解和研究《更路簿》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我对于潭门渔民作业所用的渔船等内容的调查和研究,发现潭门渔民的航海所用渔船以及相关文化事项与东南亚海岛国家的一些海洋文化十分接近,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与渔民的生计方式和作业环境有很大关系。因此,我认为不应过分局限于《更路簿》本身的研究,而应该开展更多与《更路簿》相关的人群和历史文化的调查研究,如此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于《更路簿》的认识,而且在当下也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网》:从事《更路簿》和南海渔民的研究和调查时,您有哪些突出的体会?
    王利兵:因为历史的缘故,中国学术研究对于海洋人群和历史文化的关注还是十分欠缺,这一点是我自己在调查和研究中体会较深的一点。
    当前,南海问题日益突出,很多学科都展开了关于海洋的研究,但是更多还是以形而上的研究为主,缺乏实证性的研究成果。所以,我认为应该加大对于海洋人群和历史文化的实地调查与研究,尤其是对渔民群体的调查研究。
    渔民作为海洋实践之主体,是海洋利益的切实攸关者。正所谓“大国当为渔民谋”,重视渔民在当下尤其重要。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在百年前就已提出“海权即渔权”,呼吁重视渔民和渔业,他认为:“海权渔界相为表里,海权在国,渔界在民。不明渔界,不足定海权。不伸海权,不足保渔界。互相维系,各国皆然。”在和平时代,渔权被认为是实质性的海权,是主权的具体化。
    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张春海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