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赵都中牟地望之争(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11:11:08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南凯仁 参加讨论
河北省邢台与邯郸之间说 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春秋列国疆域表》中认为,赵都中牟“疑当在邢台、邯郸之间”。然而,他在《春秋大事表·春秋舆图》“河南汤阴”条下又表示:“晋中牟,据注、疏第言,当在河北。张守节《史记正义》汤阴县西有牟山,中牟当在其侧。余初作《晋中牟论》,疑当在邢台、邯郸之间。今考《经》文……张氏之说亦未可尽非也。因附识于此。”他在《春秋大事表·春秋列国都邑表》重申:“中牟城,在牟山下,正当卫走邯郸之道。”可见,顾栋高自我否定了赵都中牟“疑当在邢台、邯郸之间”之说。 然而,顾栋高的修正未引起民国学界注意,《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仍采用其赵都中牟“疑当在邢台、邯郸之间”一说,并认为西晋臣瓒的“温水之北”说和张守节《史记正义》的“汤阴县西”说“俱系臆说”。 河北省邯郸市东南说 《韩非子校注》(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认为赵都中牟“位于今河北邯郸市东南”。孙继民、郝良真的《战国赵都中牟琐见》(《河北学刊》1987年第5期)认为,张守节《史记正义》的说法“有一个很大疑点”,即仅根据汤阴县西有牟山而推断赵都中牟邑在山侧,这“显然不可靠”,“并不能作为赵都中牟所在的确证”。 孙继民、郝良真认为,其一,根据赵都中牟为“邯郸之肩髀”这一记载,“可以断定中牟在今邯郸市周围地区,包括冀南和豫北在内”;其二,根据有关文献,“中牟位于邯郸之南(包括正南、西南和东南)”;其三,中牟可能居于邯郸以南偏东或东南。根据以上三点,“可以推断,赵中牟位于邯郸东南直至东黄河西北岸这一地域”。他们表示:“由于资料的限制,更由于缺乏考古依据,我们仅仅能指出其大概方向,无法确定具体位置。而且,中牟在几百年的漫长历史中是否有过废置、迁移,汤阴以西的牟山是否与其有过某种关系,我们都不知道。” 河北省磁县讲武城说 胡进驻《赵都中牟新考》(《文物春秋》2004年第3期)认为,虽然张守节《史记正义》的汤阴西说“因指位具体而为许多近现代学者所信从”,但其他地方也有牟山、牟山铺,“仅据牟山一名而遽定赵中牟之所在,无论如何让人觉得论据不充分”;张守节“汤阴西(鹤壁)”说的最大缺陷是“将赵重镇中牟置入了属于魏疆的河内地区”,“即使仅以文献而论,中牟在今河南汤阴说也是疑点颇多”,鹤壁市鹿楼古城即赵都中牟之说“似有可商之处”。胡进驻认为,“在今鹤壁老市区南应该有一处战国城邑,即魏的北疆重镇——谷邑……很难说它是战国赵中牟所在”,鹿楼古城“应与山西夏县禹王城一样是魏国城邑”。 胡进驻认为,赵都中牟“不大可能在漳河以南的魏疆……大约只能在漳水以北、邯郸以南寻找”,河北省磁县讲武城“可能为赵中牟之所在”,“讲武城为一处战国赵的城邑似无疑问”。他进一步认为,“中牟在战国时或又名武城……文献所言之武城即今讲武城,而讲武城或即中牟”。 河南省林州市说 张增午《赵都中牟林州说的推定》(《中原文物》2005年第6期)认为,虽然目前学术界多赞同赵都中牟在河南省鹤壁市,但林州市境内东周时期考古新材料不断涌现,“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林州市境内也具备赵都中牟地望的条件和基础”。他强调,张守节所云“盖中牟邑在此山之侧也”,乃指牟山西侧的林州市,而非东侧的鹤壁市,“今日的林州,就应属当时赵都中牟时统治的中心地区——中牟邑之境,而中牟城自当在中牟邑中”。 张增午表示,秦代邯郸郡临虑邑“应为”今林州市区大菜园村西一带隆虑城址的“前身”,临虑邑则是“在赵中牟城的基础上维修或重建起来的”;该城址东隅的战国贵族墓群“应是在该城生活居住的赵氏显贵们的遗存”。他进而认为,M801墓墓主“应是赵恒子(应为赵桓子——引者注)或献子中的一位”,“由此也更证实墓地之西的城址即赵都中牟之所在”。 综上所述,学界对赵都中牟地望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虽然汤阴县西说(鹤壁说)目前最为流行,为多数论著采纳,已占据主导地位,但要成为不争之论,尚有待进一步考古发掘。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推进中国历史学话语权体系建设
- 下一篇:敦煌写经的历史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