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勉:唯物史观推动国家起源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9:11:4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李勉 参加讨论
自20世纪上半期以来,在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启发和指导下,中国学者不断深化对中国古代社会形态和社会性质的认识。为系统总结相关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升研究水平,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历史研究》编辑部、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起源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与重庆师范大学共建)、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于2016年12月17—18日在重庆师范大学举办了“中国早期历史发展道路与各地文明化进程特点”高峰论坛。 探讨古代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是国家起源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在商周之变的格局下,宗教信仰也发生了变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王震中对商周至上神的演变进行了探讨,认为商代只崇拜“帝”,周人在继承商朝“帝”崇拜的同时,增加了以“天”为至上神的观念;“天”由姬姓图腾走向部族宗神,最后发展为至上神;从商代的“帝”到周代的“天”和“天帝”,其内涵得到扩展,周代提出敬天保民的理念,引入“德”的理念和规范,形成天命与德治的辩证统一。 早期中国宗教信仰的世俗性特征较为明显。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教授李禹阶、常云平探讨了中国古代“政强教弱”局面的成因。他们认为,史前中国特殊的文明演化进程使原始宗教具有向早期礼制发展的趋势,促使主神崇拜和王权敬畏合一;“绝地天通”与“宗自为祀”、“家自为祀”的对立统一特征导致“礼”成为早期文明的制度规范,阻止了原始宗教向统一宗教发展的进程,最终形成政强教弱、政主教辅的局面。 传说时代保存历史记忆 交通条件对早期国家政治、经济具有重要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认为,传说时代的历史记忆保留了若干重要信息,夏禹“随山刊木”传说体现了国家出现的基本交通条件;“轩辕”“连山”神话反映了远古先王的交通实践,“入山林不迷”体现了先古圣王的交通能力和行政权威,而“巡狩”体现了圣王对国家的控制;秦始皇“频年出行”背离了先古圣王“出必有期,行必有方”的传统。 早期中国南北生业模式差异明显,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历来为学者所重视。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教授刘俊男认为,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南北方都可见到平等的酷似母系氏族的遗迹;南北方生产力状况各有特色,南方略为先进;南方基本不见北方成年异性多人合葬墓所体现的社会组织;南方较早进入专偶制家庭,并率先出现等级与私有制;长江中游众多五千年前的古城处于领先地位。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敦煌写经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 下一篇:考古学与狭义历史学不宜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