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李勉:唯物史观推动国家起源研究(2)


    中原王朝影响周边地区
    早期中国的地域控制模式和政治形态是本论坛的重要议题之一。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教授谢维扬探讨了中原王朝政治的形成对中国早期历史进程的影响,认为中原王朝最早产生长期和广袤的区域性影响,以及重要的历史性结果;大地域控制模式是中原王朝国家制度的基础和中国古代国家概念的主要要素,中原王朝对周边地区国家化进程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从边疆思考中国早期国家控制模式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重点。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教授蒋刚认为,二里头文化早期北界不过黄河,晚期略向北扩张,而商文化逐步自北收缩。周人将白燕居民分封给晋国,而在燕国分封大量殷遗民,不同的分封策略使晋、燕两国稳步壮大;在应对北部边疆问题方面,商代采取“分封联盟”策略,周人则采取“分封隶属”策略。
    血缘关系在早期中国政治体系的形成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徐义华认为,通过共同的虚拟血缘关系,早期中国完成了群体融合,并通过祖先神的宗教化和国家化,实现了宗族与国家的整合;西周运用分封制、宗法制、姻亲制把国家政治体系融合为血缘关系,在中国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血缘色彩掩盖了地缘关系,血缘关系的政治化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特色。
    注重比较研究
    探讨中国早期历史发展道路,不仅要研究中华文明自身,也要与域外早期文明进行比较。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教授杨建华按照马克思主义和人类学的社会结构分析框架,将两河流域早期考古学文化分为三个阶段,即平均主义、社区分化和等级出现。她认为,两河流域南部地区发展较晚,却最早出现国家,最终形成城邦国家;两河流域早期国家具有以下特点:建立在大量农村剩余产品的基础之上,手工业分工与交换比较普及,小型神权城邦的亲族关系式微而地缘组织发达。
    研究国家起源,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积极吸收西方相关理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易建平介绍了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卡内罗的限制理论,并以史前中国考古资料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检验。易建平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近百座古城分为三种类型,认为该理论能够不加修正而应用的地域,仅有严格意义上的限制地区类型(以成都平原为例)。他还认为,气象灾害造成的外来移民导致某些地区人口激增,进而影响社会机构的变革。
    与会学者深刻认识到,“中国早期历史发展道路与各地文明化进程”是一个跨学科的世界性课题,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应该加强合作。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积极吸收西方相关理论的优秀成果,中国学者才能将该研究推向深入。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