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王玉贵:程德全与东北近代化改革(4)


    为鼓励内地向黑龙江移民垦荒,程德全主张,不仅要免除开荒后一定年限之内的赋税,而且要为移民者提供免费交通服务,要在内地设立机构,“随时查有赴江人民确数,即由局员分给票照,先期禀明邮传部,转饬铁路各总办并招商总局,验明票照,一律放行”,并“准将所需路价轮船费概行豁免”[2]610。
    为充实开垦黑龙江边地的移民群体,程德全甚至提出,可以将内地各省违法犯罪者中罪行较轻的,遣发黑龙江,“其家属愿随者听之。为奴人犯改为充当苦工五年,安置人贩则充当苦工一年,均于到配时,酌拨各地方官严加管束,俟年满后,察其人尚安静,酌拨边境设官处所,编入农籍,计口授田,俾其垦种。是国家不费一钱,数年之后,增出边氓,当可渐期繁盛。”为鼓励罪犯家属随同前往黑龙江,可“悉由官为资送。凡犯属及押解员役经过沿江沿海乘坐轮船及关内外火车,均请免价,以纾官力。”在他看来,如此做法“内地可省解配之劳,边疆则可得殖民之益”[2]613。可谓一举数得。
    在程德全的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下,黑龙江的垦荒和开发事业快速发展起来,一改此前呼吁多、行动少的冷清景象。以通肯地区为例:在光绪二十三年(1897)以前,虽已放荒多年,但“迁延年余,竟未放出一垧”。原因在于“旗交押租,民人承佃”的政策对老百姓没有什么吸引力。于是程德全改变办法,规定:对于旗营屯地,垦户认领后,因未交押租,需缴纳京钱六吊三百文,将地变为己产,所交京钱一部分交给旗户,一部分作为生息资本,解决失地旗户的生计问题。对于散户所领土地,除原交押租外,每垧另交京钱三吊一百五十文后,即变为私产。[2]80如此变通后,民人认领踊跃。
    放荒招垦的成功推进,募集到了大量发展黑龙江各项事业所急需的宝贵资金。到1906年12月底,仅在郭尔罗斯、札赉特、杜尔伯特各蒙旗及通肯、巴拜等段并甘井子、讷谟尔河各处,就收进押租400多万两[2]593。据有关研究,前后共收押租五六百万两[3]。这在经济发展程度远远落后于内地的黑龙江省,是一笔为数不小的款项。新政期间,黑龙江地区新式教育的创办、实业活动的开展、官僚机构的日常运转等,经费赖此颇多。
    第四,修筑铁路,捍卫东北边防主权。
    发展经济,交通先行。在现代经济发展中,铁路的作用尤其不可忽视。程德全指出:“商业之盛衰,视乎运道之通塞。”[2]536其中铁路的重要性占有突出的位置。“国势之强弱,视乎商务之盛衰,而尤以铁路为命脉。”[2]321不仅如此,铁路在维护国家主权中也有其重要意义。“方今世界各国,咸以交通为国家命脉所关”[2]518。程德全清醒地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外国铁路修筑到哪里,也就意味着中国的权益丧失到哪里。对于经济落后、防务薄弱的黑龙江来说,情况就更是如此。他指出:“江省僻处极边,为东北屏蔽,而黑龙江城尤居形胜,乃自东清铁路开通,不独险要全失,而商货之流通,官家之转运,均仰息于人,一旦有故,则声息不通,坐困一隅。”因此,他明确指出:“非修铁路别无抵制之方,亦别无振兴商务之计。”[2]321
    为了维护国家主权,抵御沙俄的侵略,程德全一再向清政府提出要自修铁路,但清政府的财政收支平衡早已为巨额的对外赔款所冲破,纵使内心欲有所作为,也无力为之。与此同时,沙皇俄国却在步步紧逼,由其控制的东清铁路公司一再提出要修筑由昂昂溪、哈尔滨向北的两条支线,连接省城、呼兰、瑷珲和绥化等城市。在这种情况下,程德全只好另想办法,自行筹集资金修筑铁路。在他的构想中,拟先修筑从哈尔滨江北马家船口起,北向呼兰,曲达绥化,直接黑龙江城的1 000多里干线,然后再修筑从对青山到呼兰、由昂昂溪车站至省城的两条支线。在他看来,“如此南北衔接一气,呼应自灵,商务之起色可翘足而待,即经营边防亦易措手矣”[2]322。
    为免对俄交涉陷于被动,程德全于1907年奏准修筑齐昂铁路。经过两年的紧张施工,于1909年9月竣工,10月正式通车。该路总长虽只有50里,用的是只有1米宽的窄轨,而且因遭到俄国人的抵制,无法与中东铁路连接,因此使用价值不大,且运费高昂,但它是东三省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修筑的铁路,对于抵制沙俄在修筑铁路过程中大肆侵夺中国利权有着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