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移民实边:东北近代化进程中的催化剂


    (哈尔滨工业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01)
    摘要:“移民实边”是清季一项颇有影响的边疆政策。清朝建立后,在东北地区分别设立奉天、吉林、黑龙江三将军,实行军府制度;在陪都盛京设立五部,凡东北地区旗务统归将军和五部官员会商处理;设立州县,州县长官负责处理汉族事务,即采取旗、民分治的政策。到了近代,列强对东北地区的觊觎和东北地区动荡不安,造成了严重的边疆危机,使东北地区军事近代化的紧迫性被清朝统治者所认知。为了抵制列强对东北地区的侵略,加强对东北边疆地区的控制,维护东北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清政府采取了以旗、民分治和练军为主的改革。除加强东北地区的边防力量外,还采取“移民实边”的手段,加强对东北地区的控制。大量移民迁入东北地区,官庄旗地逐渐向民地转化,冲击了东北地区原有的封建土地关系;大量移民的迁入,筑起了一道防御外敌入侵的坚实屏障,而人口的增加又有益于加快东北地区近代化的速度。
    关键词:移民实边;人口增加;东北近代化
    中图分类号:K249;K2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462X(2014)06-0157-04
    作者简介:赵爱伦(1970—),女,副教授,从事东北近代史研究。“移民实边”说源于汉朝的晁错,是指历史上经济较发达、人口相对密集地区的人们向人烟稀少、土地荒僻的边疆地区迁徙,同当地各民族人民共同开疆拓土、发展经济、保疆卫国的历史活动。清朝统治者也沿用了这一政策,并成为清季一项颇有影响的边疆政策。清朝建立之初,为了开发东北地区,就曾向东北地区移民。但到了清朝中期,出于政治原因的考虑,清政府在东北地区实行严厉的封禁政策。 近代以来,边疆危机日益严重。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沙俄趁火打劫,通过逼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条约,鲸吞中国东北领土100多万平方公里。19世纪60年代后,伴随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段过渡,沙俄采取各种手段继续蚕食中国东北地区的广大领土。这时,日本从明治维新后也制定了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把侵略的矛头直接指向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中国东北边疆面临十分严峻的危机。为了缓解边疆危机和财政危机,以维护统治的需要,清政府再次采取了移民实边的政策。
    一、东北军事近代化的紧迫性:列强觊觎致使东北边疆危机严重清朝建立后,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统治,在东北地区实行军府制度,分别设立奉天、吉林、黑龙江三将军,同时在陪都盛京设立五部,凡东北地区旗务统归将军和五部官员会商处理。同时设立州县,州县长官负责处理汉族事务,即采取旗、民分治的政策。到了近代,列强对东北地区的觊觎和东北地区动荡不安,造成了严重的边疆危机。军府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加之内忧外患日益严重,清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抵制沙俄侵略。为了抵制列强对东北地区的侵略,加强对东北边疆地区的控制,维护东北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清政府采取了以旗、民分治和练军为主的改革。
    第一,筹办边防,增强抵御力量。中俄伊犁交涉中,崇厚擅自同沙俄签订了《交收伊犁条约》,引起了国人的一致反对。清政府便改派曾纪泽为全权大臣赴沙俄谈判。对于清政府的态度,沙俄十分不满,立即陈兵东北边界,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东北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清政府除了命令东三省加强边防,还规定此后每年协拨边防经费二百万两[1]。同时,派遣李鸿章与盛京将军会筹奉天防务,派吴大澂前往吉林随同将军铭安办理防务。不久,清廷又令乌里雅苏台大臣喜昌带兵前往吉林帮办防务。铭安、吴大澂等人在办防过程中,先后添练防军5 000人,喜昌练成防军5 000人,编成靖边军,这些防军分驻在宁古塔、三姓、珲春等地。此外,铭安、吴大澂还奏请清廷在南冈、三姓等处荒地试办招垦,实行移民实边政策,这一政策得到清政府的批准。由于吴大澂、铭安等人的努力布防,加之沙俄国内的危机四起,中俄和平解决了这场危机。但在伊犁交涉结束后,清政府并未放松东北的边防,任命吴大澂总督东北军务,授喜昌为库伦办事大臣,专司库伦事务。同时,增设珲春、呼伦贝尔副都统,加强东北地区八旗军的边防力量。吴大澂上任后,采取筹建边防、移民实边、团结边疆人民等措施,从而大大增强了东北边疆的边防力量。
    第二,选派专使,交接被蚕食的领土。沙俄侵占珲春地区后,吴大澂多次交涉均无结果。中法战争结束不久,清政府就接受吉林将军希元的建议,任命吴大澂和珲春都统为特使,勘查东北边界,并交涉黑顶子领土问题。吴大澂亲赴吉林同沙俄代表谈判,谈判主要围绕界碑和黑顶子领土交涉问题,几经交涉收回了黑顶子地区,同时重新确立了东北边界的界碑。关于图们江海口中国船只出入问题, 由于吴大澂的力争,也达到了可自由出入的目的。清政府派吴大澂与俄国谈判达到了“会勘边界”“据约立界”的目的,同时由于吴大澂等人的力争还收回了被沙俄蚕食的领土,因此可以说这是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对外交涉的一次胜利。
    遍设卡伦,阻截沙俄盗采金矿者。黑龙江地区防范不严,经常有大批的沙俄人越过界边盗采我国的金矿。为了驱逐俄人,保卫祖国资源,1884年12月清政府任命黑龙江副都统文成前往交涉,并通过总理衙门知照沙俄大使,请沙俄政府召回盗采者,但这些努力都毫无结果。1885年10月,黑龙江将军文绪采取了强硬措施,“将华俄各民,一律清除净尽,将木房窝铺全行焚毁,并留兵看守”[2]。不久,黑龙江将军又在沿江设卡伦26处,并派兵驻守,防止俄人越境盗采金矿。卡伦的设立填补了边界线上的一些空白地带,加强了边疆防御力量,从而维护了东北边疆地区的稳定。
    第三,清政府为了维护东北边疆地区的稳定,除了采取抵制沙俄侵略的措施,还在东北地区进行了以旗、民分治和练军为主的改革。清初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统治,实行旗、民分治为主的军府制度,即东北设立奉天将军、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同时在陪都盛京设五部,将军和五部官吏共同管理旗民事务;对于汉族事务,则另设州县负责管理,这就形成了旗、民二重管理体制。这种体制严重影响了东北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清政府接受崇实的建议,在东北地区进行了政治、军事改革。
    政治方面,削弱盛京五部和奉天府尹的权限,加强盛京将军的权力。以前由于盛京将军和盛京五部的权限相互重叠,加之一些事务要求将军与五部会商,这就大大影响了处理事务的效率,也容易产生相互推诿和收贿受贿的现象。改革后,一切事务悉归将军一人管理,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在地方,加强了州县长官的权力,规定一切地方事务,无论旗务、民务,都归州县长官办理。政治改革解决了旗民分治的问题,加强了东北地区官吏的办事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官府的腐败问题,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