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元代“散州”名实考(5)


        四元代“散州”的布局
    
    经过世祖至元年间江北地区大规模省并州县及成宗元贞年间江南地区升县为州高潮后,元代散州数基本趋于稳定,分布格局形成,直到至顺初年无大变更。至此,全国疆域范围内,除了岭北行省和宣政院辖区无散州外,其余中书省和九行省皆有数目不等的散州分布。具体各(行)省的散州数呈现明显的阶梯状递减趋势,详见图1:
        
    
        图1元代至顺元年散州分布
        第一阶梯:散州数大于20个,为云南行省、中书省、江浙行省,其散州数分别为38、34、25个,此三(行)省之间散州数又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第二阶梯:散州数大于10个,为辽阳、四川、江西、湖广四行省,其散州数分别为12、11、11、11个,此三行省散州数比较集中。
        第三,散州数小于10个,为四川、甘肃、陕西、河南江北四行省,分别为8、5、4、2个。此四行省散州数均较少。
        如果将各(行)省散州分布情况对应反映到元代疆域图上,可以明显看出,元代散州主要分布于其辽阔疆域的东南部地区,具体而言:集中分布于中书省中部和辽阳行省西南角、云南行省中北部以及江南三行省北部;点状分布于陕西、四川、河南、甘肃四行省;而占元代疆域大部的西北部地区为散州之空白区域。详见图2:
        
    
        图2元代至顺元年散州分布
        元代中书省北部和辽阳行省西南角散州分布密集,是因为金后期以来,这些地区屡次遭到蒙古军南下的劫掠横扫,人口流失严重,金代统治者为稳定人心,在“河北地区”大规模升县为仅领附郭县之州,元初直接省附郭县入州,由此导致散州的产生。至元年间,在全国政区改革的浪潮下,元廷规定的省并州县之标准为“户不满千者,可并则并之”,由此导致北方地区散州数的继续增多,散州分布亦显密集。
        江南三行省之散州集中分布于各行省北部地区,这与其散州主要是县直接升置而来有关,而县升州皆因户口繁多,从中可以反映出,江南三行省户口繁多之州县主要聚集于沿江及其附近地带。在我国传统社会时期,户口因素是反映当地开发水平的一重要指标,这三行省南北部散州分布的差异,同时也说明北部地区较南部地区开发进程快,这也从侧面映射出宋代以来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其“南”主要指沿长江中下游沿江及其附近地区,而地处我国疆域东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即这三行省的中南部地区人口相对较少、开发较为迟滞。从另一角度而言,元代江南三行省散州的大兴设置,也暗示出直到元贞年间,元廷才真正实现对这些地区的有效管理。
        而云南行省之散州主要分布于该行省中北部地区,因云南地区散州多为千户、部等改置,由此反映了这些地区人口的相对集中。元代岭北行省、辽阳行省大部分地区以及宣政院辖区虽然辖区广阔,但无散州分布,这是因其自热地理环境恶劣,人烟稀少,经济生活方式落后,还不适应农耕区州县的政区管理体制,故尚无属州分布,如岭北行省,作为龙兴之地,仍保持蒙古草原原有万(千)户管理方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