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二里头文化时期环渤海地区的文化区域与互动态势(6)


    3.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环渤海北部:燕山以南地区 
    燕山南部地区(以下简称“燕南地区”)北靠燕山、南临永定河、西到壶流河,东濒渤海,大致由海河平原北部地区、以滦河流域为中心的平原地区和以桑干河流域为中心的太行山地区三个自然地理区域组成。燕南地区地处环渤海地区的北部,是东北地区、太行山地、华北平原交接的前沿地带。不同地域的考古学文化在此碰撞、交融,使该地区的文化面貌异彩纷呈,凸显出开放的文化特色。 
    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燕南地区主要存在着海河北系区夏家店下层文化、肥袋足鬲类遗存、岳石文化等类考古学文化。 
    学界对海河北系区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存是否与辽西地区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属于同一文化系统仍存在不同认识。有学者将以张家园64(35)层为代表的张家园下层遗存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以束腰甗、折腹盆等为代表的“双方都常见的器物”,第二种器物以敛口鼓腹鬲、折肩鬲等为代表,“在张家园下层类型常见,但在夏家店下层文化不见或少见”,第三种器物“在夏家店下层文化常见,但在张家园下层只偶有发现”,如曲腹罐;并根据第二、三种器物的特征将该类遗存单独命名为大坨头文化。(36) 
    已有学者从夏商时期燕山南北地区最具文化特征的陶鬲出发,讨论了其文化谱系、(37)燕山南部地区的文化格局(38)等问题。这些意见都为我们考察“海河北系区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性质问题提供了帮助与启发——从陶鬲的角度或可窥见一斑。 
    该类文化遗存的陶鬲大体有尊形鬲、素面(或抹光)无实足根鬲、绳纹筒形鬲、绳纹鼓腹有实足根鬲、绳纹弧腹无实足根鬲等类。 
    不难看出,尊型鬲、素面(或抹光)无实足根鬲、绳纹筒型鬲均具有典型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特征。而绳纹、鼓腹、有实足根鬲或又可分为两种,一类与先商文化陶鬲酷似,另一类与先商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陶鬲均有差别,很可能是燕南土著文化的遗留。 
    有趣的是,素面(或抹光)、无实足根和绳纹、鼓腹、有实足根两类鬲,器型由早到晚均由矮胖向高瘦发展,可见这两类陶鬲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到二里头文化三、四期,出现了前堡F1:37类绳纹、弧腹、无实足根鬲,似为二类陶鬲形态的融合。(38)这一过程,恰反映出夏家店下层文化对燕南土著文化遗存的影响及二者的融合。 
    此外,除了这三类陶鬲之外,在“海河北系区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存”中还存在大量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因素。例如,尊、甗、豆、曲腹罐、小口罐、大口瓮等。 
    同时,我们在“海河北系区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存”中还发现了来自太行山以西的晋中地区和二里头文化的因素。 
    综合以上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海河北系区夏家店下层文化”是一具有多重结构的考古学文化,受到了先商文化、晋中地区同时期文化遗存以及二里头文化的影响,其内部仍存留着土著文化的传统,但其主体特征属夏家店下层文化。以宣化李大人庄H2、M4、M1为代表的一类遗存陶鬲的特征与前述文化均不相同,(39)其特征为肥袋足、无实足根。故将出土此类肥袋足陶鬲的遗存称为“肥袋足鬲类遗存”。目前在燕南地区发现的“肥袋足鬲类遗存”的数量较少。应该承认的是,在李大人庄H2中可以明显地见到具有夏家店下层文化特征的大口瓮、尊、小口罐、甗等陶器,还发现有来自晋中地区的蛋形瓮。表明目前发现的该类遗存仍具有鲜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特点。但其最具特征的陶鬲的形态,提醒我们在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燕南地区很可能存在以肥袋足鬲为代表的一类文化遗存。虽然我们目前很难说清这类遗存的来龙去脉,但李大人H2:40、H2:39鬲上的花边作风,很可能与内蒙古河套地区二里头文化时期的考古学文化遗存有某种关系。 
    大城山遗址是滦河流域的主要遗址之一,张锟同志将该遗址出土陶器划分为两类遗存,(40)其中第二类遗存的年代相当于本文所述的夏代。张文将该类遗存划分为岳石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先商文化三群。虽然其中关于先商文化群的陶器仍需要材料的进一步丰富,但这一论断对燕南地区岳石文化的辨识尤其是对滦河流域考古学文化结构的认识有一定启发。 
    应当指出的是,滦河流域二里头文化时期考古学文化遗存中不仅包含有以大城山遗址为代表的岳石文化遗存,还包含有大量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存。而该地区考古学文化的总体特征仍以夏家店下层文化为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