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海东盛国”与日本的海路往来


    渤海国(698—926)被誉为“海东盛国”,其政权存在的200多年间,拓展了与东北亚诸国、地区之间的文化和经济交流。渤海国拥有东北亚重要的港口,通过海上交通,由渤海国南京(朝鲜咸镜南道北青郡的青海土城)出发,可直航新罗,转航日本;由渤海国东京(故址一说今吉林省珲春市八连城,一说朝鲜富居里)出发,可直达日本。可以说,渤海国拥有沟通东北亚各国和地区的重要通道。
    对日航线安全可行
    渤海前期,其疆域东达日本海。作为五条交通干线之一,日本道开辟于渤海第二代王大武艺时期(718—737)。其时,日本同新罗关系紧张,有意与渤海建立“亲仁结援”的友邻关系,720年,曾遣使“观其风俗”。727年,大武艺遣使“赍状并附貂皮三百张”访日。
    日本道陆路经东京龙原府,“以即航海之途”。海路航线有三条:北线、筑紫线、南海府线。其中,北线是渤海国对日主要航线,航路从龙原府外港波谢特湾出发,向东南横渡日本海,到日本中部北海岸能登(福井)、加贺(石川)一带登陆,航程约200海里。这条航线是渤海国与日本京城平城京(奈良)、平安京(京都)之间较近航线,海流、季风等气象条件适于航行。筑紫线的航行则是一次偶然事件,759年,从波谢特湾出发的船只遇风,漂至对马,到达难波江口(今大阪市),后至筑紫(今九州福冈)。南海府线指从南海府吐号浦出发,沿朝鲜东海岸南行,穿过对马海峡,到达筑紫。776年出访187人,其中141人遇难,故而此后不再从吐号浦港前往日本。
    渤海国使节访日,正式出访多达34次,日本遣渤海使13次。渤海国使节在日本的登陆地计有15处。渤海国出使船只以扬帆行驶为主动力,秋季出发,利用从大陆吹向太平洋的北风和西北风,自西迂回东海,到达加贺、佐渡等中部海岸线登陆。回国时,利用春夏季吹向大陆的偏南风,自东迂回东海,安全返航。随船有天文生确保航行,虽有遇难出现较大伤亡的情况,但总的来说,失事率不高,航线安全可行。
    对日通聘分为三阶段
    渤海国与日本经海通交,既受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的影响,又与其国内形势相关。渤海国对日访问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武职使者时期、文职官员使者时期、专职使者时期。最初的5次出访为武职将军担任使者,体现双方在政治、军事方面的沟通,寻求合作。唐上元二年(761),唐“诏以渤海为国,钦茂王之”,将渤海郡王升格为渤海国王,渤海国对外交往的重心转向贸易。因此,同年,渤海国首次派出文职官员担任使者,出访日本。大仁秀时期(818—830年),渤海使者开始由政堂省和文籍院官员出任,使团规模基本固定在105人左右,外交人员专职化。其外交使团一般包括使头(大使)1人、嗣使(副使)1人、判官2人、录事3人、译语2人、史生2人、天文生2人、大首领65人、梢公28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