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海东盛国”与日本的海路往来(2)


    日本对渤海国外交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727—799年,日本遣渤海使13次,均发生在这一阶段,日本之所以联络渤海,意在征讨新罗。第二阶段为804年至926年渤海国灭亡,渤海国使朝聘年期由6年改为12年。这一阶段,日本对渤海来使限制增多。日本对渤海国政策的转变,与其在东北亚地区外交政策的变化相一致。进入9世纪,日本停止派遣对外使节,810年停派渤海使,816年停派新罗使,838年停派遣唐使,其使节停派与日本迁都和对外战争导致的穷困不无关系。
    经济交往符合双方需求
    渤海国与日本的通聘,不仅是政治活动,而且从一开始就具有经济因素。渤海国对日本频繁遣使,以间隔1年至3年为多,最长为14年,其内在动力正是商贸需求。大钦茂(737—793)时期,渤海国访日使者冬至春返,连续派遣使者。798年,日本遣使渤海国,“许以年期……六年为限”。当年渤海国遣使回访,表示“六年为限,窃惮其迟”,不同意年期限制。824年,日本改定渤海国访日年期,“告以一纪”。次年,渤海国再派使团访日。828年,日颁布《应禁交关事》,严格限制与渤海客徒贸易。贸易受限后,841年,渤海再次遣使出访日本,遵守了日方盈纪的要求。
    渤海国使节出访日本,实质是官方贸易。渤海国输往日本的货物主要是土特产品,例如貂皮、大虫皮(虎皮)、熊皮、豹皮、人参、蜂蜜等。起初,日方回赐渤海使节的物品主要是丝织品。776年,应渤海使者史都蒙的要求,日本在回赐物品中增加了黄金、水银、金漆、漆、海石榴油、水晶念珠、槟榔扇等物品。渤海访日使团中的“大首领”即靺鞨各部首领,渤海政府组织靺鞨各部进行对日商贸,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确保了对地方的控制。大钦茂在位时期,几次派出大规模使团出访日本。例如,746年渤海和铁利访日使团达到1100余人,779年为359人。
    872年,日方规定,在内藏寮与渤海客徒回易货物之后,允许京师人、市人、集市廛人等与渤海客徒私相市易。882年,“禁制私回贸易客徒所赍货物”,旨在由日本政府垄断贸易。渤海国与日本的贸易乃是基于双方需求,其优先顺序依次为朝廷、京师官员和民间。日本朝廷不接受渤海国民间船只赴日贸易。因此,在违期之限,渤海商人有时隐藏真实身份,加入唐人或者在唐新罗人的行列,冒充唐人赴日。
    总之,渤海国与日本往来密切,前期以政治和军事目的为主,后期则以商贸为主。在渤海国与日本交流的背后,时常出现唐朝和新罗的身影。例如,759年,日本赠送给渤海国的舞姬,后由渤海国转赠于唐。日本留学生、僧人、新罗使节经由渤海国出入,唐与日本之间的物品、书状也时常经由渤海国转送。因此,渤海国与日本的交往,有必要在东北亚背景下予以足够重视。
    (本文系黑龙江省201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东北民族传统与唐文化融合下的渤海行政建置研究”(15ZSE0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