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书评、读后感 >

陈铮编《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黄遵宪卷》出版(10)


    三、普通教育主张与尝试
    黄遵宪的维新变法主张和活动受到光绪帝的重视,传令黄遵宪“无论行抵何处”,“攒程速来京”觐见。1898年7月,授以三品京堂充任出使日本大臣。黄因病滞留上海治疗。
    10月,发生戊戌政变,维新志士遭受沉重打击。黄遵宪也因此而被“放归”故里,退出晚清政治舞台。回嘉应后,他“未忘”“生人应尽之义务”,把精力集中在兴办教育上。
    黄遵宪随使日本,调任美、英,目睹这些国家强大与教育发达紧密相关。他敬告嘉应诸君子:“深知东西诸大国之富强由于兴学,而以小学校为尤重,名之曰普及教育”,“又名之曰义务教育”。他针对有人主张普及教育把重点放在大学的情况,提出“所重在蒙学校、小学校、中学校”。教学内容“重在普通学,取东西学校通行之本,补入中国地理、中国史事,使人人能通普通之学,然后乃能立国,乃能兴学”。他强调,“凡兴办学务,必须有师范生”,“必须先开师范学堂”。为此,他联络一批地方文人,在嘉应成立兴学会议所,自任会长,以促使教育普及一乡、全省。他深信“此乃救中国之不二法门”。他把原东山书院改为师范学堂,计划一年免费培养各乡推荐的师范生200人左右。他还派杨徽五和黄之骏去日本弘文学院学习,待两年毕业回国任教,并委托杨、黄物色一名通华语的日本教师来嘉应任教。
    黄遵宪认为“普及小学校,系专为大局计,专为将来计”,主张学习外国普及教育大纲,对学生施行德育、智育、美育,期望小学卒业后,其上者入中学、入大学,其次者亦能通算术,作书函,有谋生之资,可以立身、保家。他还打算办补习学堂、讲习会,以利肄业,以期速成。这是晚清普及教育的尝试。
    四、诗歌创新理论与践行
    黄遵宪生平先以诗闻名,是晚清诗界创新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有诗歌创新的理论、主张和创新实践。
    黄遵宪认为,“诗之为道,性情欲厚,根柢欲深。此其事似在诗外,而其实却在诗先”。他倡导“我手写我口”,说“吾论诗以言志为体,以感人为用”。黄遵宪主张诗歌写作要有创新,要传承、借鉴,“而不为古人所束缚”,提出“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基于这些主张,他在诗歌取材方面,“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述事方面,“举今日之官书会典方言俗谚,以及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及,皆笔而书之”;炼格方面,自古之大诗人,“迄于晚近小家,不名一格,不专一体,要不失乎为我之诗”。黄遵宪践行自己诗歌创作的主张,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风格别具,显示晚清新派诗歌作品的特点。
    黄遵宪十五六岁“即学为诗”,但“所作诗多随手散佚”。他生前自己结集有《日本杂事诗》和《人境庐诗草》。
    《日本杂事诗》是黄遵宪准备编著《日本国志》“网罗旧闻,参考新政”的史料,“取其杂事,衍为小注,丳之以诗”,按国势、天文、地理、政治、文学、风俗、技艺、物产编次而成,以此答复“友朋贻书询外事者”。光绪五年(1879年)初版《日本杂事诗》辑诗154首,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长沙富文堂出增删修订本,共辑200首,声明“此乃定稿,有续刻者,当依此为据,其他皆拉杂烧之可也”。该诗集是记述日本历史和明治维新后发生变化的史诗。故而王韬评论此诗“叙述风土,记载方言,错综事迹,感慨古今”,“意主纪事,不在修词,其间寓劝惩,明美刺,存微指”。
    1889年,黄遵宪任驻英使馆参赞期间,“愤时势之不可为,感身世之不遇”,乃收辑散佚的诗作,于1891年辑成《人境庐诗草》稿本4卷,录诗247首,1898年“放归”故里,继续编辑,成11卷。1911年(宣统三年)《人境庐诗草》首次刊印于日本。康有为称:“公度之诗乎,亦如磊砢千丈松,郁郁青葱,荫岩竦壑,千岁不死,上荫白云,下听流泉,而为人所瞻仰徘徊者也。”《人境庐诗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反映了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政治、思想、军事、中外关系的重大事件,实录诗人四十年间的生活阅历、思想实践,抒发强烈的爱国情怀,发出期盼国家由穷变富、由弱变强的心声。
    黄遵宪还有许多《人境庐诗草》以外的诗歌作品,体裁多样。晚年写作《出军歌》、《军中歌》、《旋军歌》各8首,共24首,每首末字联结起来,组成“鼓勇同行,敢战必胜,死战向前,纵横莫抗,旋师定约,张我国权”六句。梁启超看后叫“妙”!黄遵宪“自谓绝妙”,坦言“此新体,择韵难,选声难,着色难”,希望大家“拓充之、光大之”。
    黄遵宪作诗“不名一格,不专一体”。既有适于儿童唱和的《幼稚园上学歌》、《小学校学生相和歌》,也有汲取民间歌谣风格的作品《山歌》和《新嫁娘诗》等。这是晚清诗歌创作的新亮点。
    综观黄遵宪的诗,多富有鲜明的历史感、强烈的时势感、鲜活的生活感和创新精神。诚如梁启超所说,“近世诗人,能熔铸新思想以入旧风格者,当推黄公度”。胡适说“黄遵宪是有意作新诗的”人。郑振铎认为,“欲在古诗体中,而灌注以新鲜的生命者”,“惟黄遵宪是一个成功者”。
    五、本卷说明
    (一)黄遵宪著述颇丰,本卷选录其主要者五十余万字。选文力求反映集主的基本思想、政治经历、外交生涯、诗歌创新的主张和实践,了解其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收文分类编排。全卷选文大体按内容和文体,分为:公牍、文录、函电、笔谈、《日本国志》按语和诗词六编,编内基本按作品时序排列。
    (三)本卷收文出处注于文末。须说明者:本卷收文录自《黄遵宪全集》(陈铮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较多,凡未注出处的,系据该书,而该书具注明原出处。本卷收入时,少数文字有所更正。
    (四)本卷有些收文,文字校勘情况注于页末。订正文字,注于行文中,分别采用以下符号标示:订正字上加\[\],置于错字后;补正脱漏字上加〈〉;衍字,置于
    〔〕内;缺字或难以识别的字,用□表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