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辞书记失》到《辞海论》(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12:11:22 文汇报 newdu 参加讨论
巢峰、徐庆凯两位前辈的想法是很高瞻远瞩的。因为他们参加了自第三版起的《辞海》编纂工作,他们又是辅助主编夏征农工作的出版社主要领导成员,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他们是有脊梁的中国编辑,他们的年纪也大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强烈的责任感驱使他们要把自己的体会、工作经验教训告诉后人。唯一的难点是工作量很大,因为所见所闻的档案材料并不太多。 这一系列大胆而又艰巨的任务在2010年酝酿得比较成熟。当时主政辞书社工作的彭卫国社长果断拍板并予以悉心的支持。就这样,《辞海论》《辞海史》,以及“中国出版家列传”等书的策划与责编任务就交到我手里。还有一部重要的人物传记《巢峰传》,商定待《巢峰自传》完成后,由我联络合适的作家跟进重新创作。 二 获得过首届辞书事业终身成就奖的徐庆凯老师,是国内目前为数不多的专科辞典的编辑大家,从事编辑工作逾六十年,1972年开始参加《辞海》编纂工作,历经《辞海》第三版起各版的编纂工作,不仅审读修改了大量的稿件,还参与制定了大量规章制度;并参加了数十种专科词典的编纂工作,积累了大型综合性词典的编纂经验,其众多的改稿实例堪称经典。 徐老师很快拟定了《辞海论》的写作大纲。包括《辞海》编纂工作的各个方面———性质、编纂方针、体例、框架、立目、释文、交叉工作、插图、编排法、附属成分、编纂工作程序、数字化技术的逐步应用等等,以及从开始编纂到五次修订重版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大纲征求了巢峰、周明鑑等辞书界专家的意见,巢老认为有亮点,提出建立“辞海学”的条件已然成熟。北京的周明鑑也在审读样稿后说:“《辞海论》是实际工作的自然总结。作者目光如炬,悉心分析,不护短,不遮盖,实事求是的自我批判精神值得弘扬。”当时的潘涛总编辑亦曾陪同徐老师拜访了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刘杲。刘老肯定了《辞海》的作用,认为写作《辞海论》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刘老长徐老师一岁,他关切地叮嘱徐,年近八十了,要配好助手,并保重身体。 从2010年起,徐庆凯老师与刚退休不久的老部下秦振庭编审(曾任辞海办公室副主任)进入了战时状态。我作为责编,几乎每周都和两位作者沟通交流,努力地帮助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两位老师的撰稿水平很高,写作态度严谨,每读一次书稿,总有不少收获。全书约三十万字,作者分章写作,陆续交稿,凡完成一章,立即审读,编辑加工。 为了做好编辑工作,我甚至到“孔夫子网”上淘来上世纪六十年代徐老师写的一本小册子《从实际出发》(“工农通俗文库”之一),也读了他八十年代写的《编辑与逻辑》(“编辑业务丛书”之一),从中也悟出了一点曾经搞过逻辑学研究的老法师的编辑思想精华。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夏衍10封书信首度集结出版
- 下一篇:《中国古建筑从书》填补出版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