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索尔兹伯里重走长征路
http://www.newdu.com 2025/05/17 03:05:36 文汇报 周渊 参加讨论
长征,“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 1984年6月8日,一位瘦高个、须发花白的外国人风尘仆仆地来到当年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的会师之地——吴起镇,站在当年毛泽东指挥“割尾巴战斗”之处,他沉思良久,自言自语说了“伟大”二字。而后,他与他的中国同伴拿起红军用过的钢刀,在毛泽东旧居前相视而笑:“我们的长征结束了。” 这位外国人是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曾任《纽约时报》副总编辑的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他回国不久,此行完成的著作《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出版并引起轰动,成为继斯诺的《西行漫记》(原名为《红星照耀中国》)后的又一里程碑。 30多年后的今天,当92岁的老兵秦兴汉向记者回忆起这一幕,他情不自禁唱起《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一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不仅有对红军长征胜利的感慨,同样也是对索尔兹伯里的追忆。 少有人知,索尔兹伯里为踏访长征足迹整整努力了40余年,直到1984年,时年76岁高龄的索尔兹伯里怀揣着心脏起搏器,携手也已古稀之年的妻子夏洛特和74岁的好友、“中国通”谢伟思,在时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副馆长秦兴汉和外交部资深译员张援远的陪伴下,完成了属于他的长征———历时两个多月,跨越7个省,行程约1.2万公里。这也是外国人第一次完整地沿着当年红军长征路线进行访问。 秦兴汉将陪同索尔兹伯里踏访长征路的日记和所见所闻整理成《让世界都知道红军长征》,不啻为这本巨著生动的补充和详尽的注解。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流金岁月
- 下一篇:爱国将领吉鸿昌“作官不为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