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随笔 >

追忆索尔兹伯里重走长征路(3)


    带着问题走过万水千山
    令秦兴汉印象深刻的是,索尔兹伯里的访问全程都带着问题。与毛泽东当年“担架上的谋划”相比,索尔兹伯里热衷于和中国同伴们进行“车上座谈会”:过四道封锁线的情况如何?红军长征时气候如何?直问得戒烟多年的秦兴汉不得不时常燃上一支烟边思考边回答。
    索尔兹伯里的采访态度亦十分严谨,“一件事情一定要有三个以上的资料来源他才采用。”秦兴汉回忆。这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直接体现为每一个章节后都有不少于两页的注释。除了每到一处与当地干部、学者座谈,他还访问了当时为红军配过伤药、缝制过衣帽,为红军运送过伤员、做过饭的诸多老人,他们不经意的话语常常令索尔兹伯里如获至宝。正由于严谨的态度,访问期间索尔兹伯里因当地未安排参观茅台酒厂而发了一次“不小的脾气”。原来他曾了解到红军与茅台酒厂的一些故事,比如李德曾饮酒过量七天七夜未醒,被担架抬着行军,红军以酒洗脚解乏,还将洗过脚的酒喝光了等等,希望实地验证。后经数位老红军证实,事实并非如此。
    索尔兹伯里始终想搞明白一个问题: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军队,红军为何胜利?通过踏访长征路,他逐渐有了实质性认识:访问初期,他认为红军将领太能干,而国民党将领太腐败;中期他认为红军的胜利因素很多,理想、智慧、政策、团结、纪律等皆转化为战斗力,“有信念的部队战无不胜”;访问后,他明白了中国一句古话“兵之胜败,本在于政”的道理,共产党长征的胜利源于根扎在人民之中。索尔兹伯里动情地说:“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会使人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来,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1985年,索尔兹伯里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在美国出版,即刻成为世界畅销书。1986年,在红军三大主力在甘南胜利会师50周年前夕,该书在中国翻译出版。长征也令索尔兹伯里与中国建立起深厚的感情,1993年他病故后,夏洛特根据其遗愿将他生前用过的心脏起搏器等赠予军事博物馆收藏,以表示他对中国的热爱。
    “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如今,80载时光倏忽而过,而长征精神远未过时,面对“新长征”,老兵秦兴汉动情地说:“我们要走好新的长征,凝聚圆梦力量,勿忘祖国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祖国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祖国明天的伟大梦想。”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