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随笔 >

王阳明的人生与学问(7)


    2.阳明良知心学的当代价值
    我认为,明代理学的精神在阳明,而阳明的根本精神在“良知”。这个“良知”精神表现在如下四点:一是道德自觉精神。王阳明《咏良知》诗中所说“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这些都是概括王阳明道德自觉精神的话语。二是人文精神。阳明学的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王阳明对《大学》古本的首句原文“在亲民”的坚持,它反映了阳明心学“以民为本”的人文精神。三是和而不同的精神。王阳明折中朱陆、会通佛老的精神实质上是一种“和而不同”“多元和谐”的精神。四是力行实践的精神。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致良知”,黄宗羲解释说“致字即是行字”“必以力行为功夫”,则“致良知”即是“行良知”了,强调的正是一种力行实践的精神。
    我们从阳明学的基本精神可以揭示其当代价值之所在:
    第一,阳明学确立以道德良知为核心的道德自觉精神,对于救治当今社会道德滑坡、唯利是图、物欲横流的非人性化弊端无疑是一剂对症良药。
    第二,阳明学提倡“明德亲民”的民本政治主张,继承了早期儒学的“民惟邦本”的思想,并启发了明清之际以黄宗羲为代表的“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倾向。
    第三,阳明学折中朱陆、会通佛老的和而不同精神,体现了一种多元和谐的文化取向,为全球化时代的多元文化交流、沟通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第四,阳明学知行合一、力行实践的精神为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既定国策,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提供了一种科学务实的思维方法和精神动力。
    总之,我认为,王阳明的良知心学并不是僵死的学问,而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实践意义的鲜活文化。我们应当深入发掘并加以发扬光大。
     
    (作者:吴光,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