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中国共产党党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1:11:13 未知 屠亮智 参加讨论
屠亮智(中国社会科学院)
在我们党的发展史上,艰苦奋斗精神始创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革命军上了井冈山,并着手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了第一个红色政权。创立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十分艰巨,由于敌人经常围剿,并且严密封锁,战斗十分频繁,生活极端艰苦。党内极少数人感到悲观失望,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而正是在这种环境中,中国工农红军在党的领导下,虽然餐餐吃的是红米饭南瓜汤,寒冬腊月穿的是两层单衣,睡觉是木板当床稻草当被,伤口只能用石灰水冲洗,却顽强地生存下来并坚持斗争,靠的就是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艰苦奋斗精神。井冈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红军总司令“朱德的扁担”是最好的证明。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开创了依靠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红军创造了人民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经验,形成了以“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此,艰苦奋斗精神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北上建立了陕甘宁解放区,四年后他在这里撰写的文章《国民精神总动员的政治方向》重申:“我们民族历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要把它发扬起来”。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日、伪、蒋的严密封锁,加上日伪军“铁壁合围”式的扫荡,又恰逢1941年后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曾经弄得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的困境”。为了坚持抗战,为了克服物质上的困难,我们党进行了“自已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亲自开荒种地,给菜地浇水施肥。周恩来尽管右臂负过伤,却学会了纺织,并在中直机关纺线比赛中被评为纺织能手。朱德种植玉米、西红柿、萝卜,年年丰收。王震率领的359旅,更是把荒草丛生、野狼成群的南泥湾建设成为“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大生产运动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一次延续,它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1940年5月,著名民主人士陈嘉庚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在延安逗留数日后返回南洋。他归国后把所见所闻作了介绍,并将重庆和延安进行对比,特别提到对中共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尤为感奋”,他预言:“中国的希望在延安!”这段时间,毛泽东已经高瞻远瞩地思考着一个问题,这就是一个政权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规律。此期间,郭沫若写出著名的史论《甲申三百年祭》,毛泽东要求全党认真学习这篇文章,让大家不要犯李自成的错误。在给郭沫若的信中,他写到:“小胜就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这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 历史推进到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又提出“干部中一切不经过艰苦奋斗,流血流汗,而依靠以外便利,侥幸取胜的心理,必须扫除干净。”。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逐鹿中原。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也是艰苦奋斗的经典案例。刘伯承司令员说当时领命的感受是“忧心如焚”!40多年后,邓小平同志曾对女儿邓林说:“我自己都听得到自己的心脏在怦怦地跳!”危难险情真是一波接着一波。关于这场战役,“在敌占区还能没有困难?我们整天背着几十万敌军在这里转,弹药、粮食、被服得不到补充,战士们水土不服,很多人生病闹疟疾,伤病员得不到很好的治疗,群众基础、物资供给都远不如解放区,所有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邓林在回忆录《我的父亲邓小平》中这样描述这段艰苦经历:“10月的大别山,秋犹未过,但早晚已是寒气袭人……指战员们穿的还是夏天的单衫单裤。眼看严冬将至,冬衣问题已变得十分突出。没有后方,没有供给,怎么办?”……“自古以来,男儿从来是拿锄拿笔拿枪,可偏偏就是不会拿针!还有裁剪,就更别说了。”……“我们的刘伯承司令员,拿着针,戴着眼镜,一边做,一边给他人示范。一边示范,还一边耐心地说,缝衣也有窍门,荷包用勾针,路线要匀要密,扣门要采用倒线,裁领口可以用一只军用瓷碗扣起来比着裁!”正是靠这种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刘邓主力部队12万人胜利挺进大别山并站稳了脚跟,引来了中国革命的战略总攻,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为了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将革命进行到底。自1948年5月至次年3月,我们党的领导中心迁到太行山中的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这里也是大决战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统帅部。从这里,“中国共产党走出深山,走向全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低矮的土房,狭小的院落,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指挥了三大战役,完成了筹建新中国的准备工作。”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河北省西柏坡村召开了著名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代表中央政治局,在全会上作了极其重要的报告,明确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为我们党夺取全国胜利、建设新中国,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政策上的准备,完满地解决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的问题。为预防党执政后可能产生的腐败行为,饱阅中国历史书籍、深知中国文化传统的毛泽东同志,通过历代王朝的覆灭和更替,以及农民革命爆发及失败的原因,读出了自己的智慧。他提醒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毛泽东同志的确有切实深沉的忧患意识,并把它转化为坚定不移的发展信念,转化为克难攻坚的无畏勇气。从此,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激励着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伟大征程中,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面对经济文化落后,西方帝国主义封锁,农民人口占大多数,国民党政权遗留下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我们党提出了“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艰苦奋斗的着重点从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压力,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执政地位的不断巩固,更多地转到内部层面,转到了“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的理论高度。建国初期,毛泽东还提出,要“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1956年,他在《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中,把“艰苦奋斗”上升到“我们党的政治本色”的高度,“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相区别的一个本质性标志。毛泽东同志本人就是艰苦奋斗的表率。早在青年时代,他说“嚼得菜根,百事可做”;革命胜利后,他身居高位,却是一件睡衣、一双皮鞋随他几十年。和平建设初期,他提出 ,“要提倡勤俭持家,勤俭办社,勤俭建国”,“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 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面对活跃的市场经济时代对思想和心理的震荡,有些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改变,个别的还出现了“畸形”。他们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看做是寒酸小气,把它与固守贫穷、自甘落后等同起来,甚至将其定性为影响内需的因素。有些通过不正当手段先富起来的人,把提倡“富日子当穷日子过”斥责为过时的信念,贬低为“老土”。在邓小平同志作为新中国的第二代领导人后,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在1989年六、四政治风波前夕。他在当年3月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教训,并在会见乌干达总统时说 ,“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我们经过冷静考虑,认为这方面的失误比通货膨胀等问题更大。最重要的一条是,在经济得到可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没有告诉人民,包括共产党员在内,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现象。所以要加强对人民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提倡艰苦奋斗。这是中国从几十年的建设中得出的经验”。之后,1989年6月,邓小平同志在接见首都部队军级以上干部时重申: “艰苦朴素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60至70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继承前两代领导人思想的基础上,作为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同志在1997年1月的中纪委八次会议上强调:“以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对于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来说,这也是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鉴别力的一种考验”。2003年12月,刚担任党的总书记并作为第四代领导人的胡锦涛同志,来到西柏坡学习考察时指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这些论述可谓语重心长,寓意深刻,是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历史、回顾我们党八十多年走过的辉煌历程的一个精辟总结。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 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作为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新标杆,对于指导人们发扬优良传统、摒弃奢侈淫逸、净化社会风气具有重要意义。“忧劳兴国,逸豫亡身。”今年是改革开放的第33个年头,也是我们党建党90周年,我们重提艰苦奋斗精神,是因为:“在我们国家,只有坚持不懈地艰苦奋斗,我们的民族才能生生不息、繁荣昌盛;只有坚持不懈地艰苦奋斗,我们的国家才能兴旺发达,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只有坚持不懈地艰苦奋斗,我们的党才能永保政治本色,永葆蓬勃活力”。 这些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主要目标顺利实现。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地区和部门忘乎所以,花钱如流水,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大搞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劳民伤财。我们一定要看到,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很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如果没有居安思危、量力而行、精打细算、讲求实效,如果不是办一切事情都要遵循勤俭节约的原则,我们的建设将无法持续下去。“我国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很低,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很大,是个能源紧缺的贫国。水资源是1/4,石油是12%,天然气仅为4%,煤炭是55% 。而与此同时,资源利用率很低,浪费比较严重。”可见,我们还有许多深层次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中华民族的先圣们早已指出:“张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更何况我们后辈文明程度比先人进化的多,难道还不明白这些道理。温家宝总理2003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的时候曾说:"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可以变成很大的问题;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可以变为一个很小的数目。"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应对和克服困难的措施想得周全一些,必须在新的时代强调和大力提倡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理应以史为鉴,铭记“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历史教训,勤俭办一切事业,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 我们讲艰苦奋斗,并不是号召人们回到旧时代,重新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居无定所的苦行僧、清教徒式的生活。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物质条件大为改善,我们理应提倡“让人民生活得有尊严”。这是温总理在2010年2月春节团拜会上讲的话。要想让人民生活得有尊严,首先必须使大多数人受益,不能仅仅让极少数人受益;其次要建立高效务实廉正的人民政府,使人民群众能真正安居乐业;再次,要发扬中华民族的美德,静以修身,慎乃俭德,惟怀永图。我们绝对不能容忍铺张浪费、违规修建豪华办公楼、乱用公务车、随便公款吃喝、公费出国旅游等行政浪费。这些都是奢侈浪费,不仅浪费钱财,更重要的是会消蚀艰苦奋斗精神、败坏社会风气,同样也是一种腐败行为,同样能导致人亡政息。在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今天,在国家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人民的生活日渐富裕时,我们一定要继承好我们党艰苦奋斗的宝贵传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赶考”中,继续提倡以艰苦是“忧患”、以奋斗为“安乐”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
责任编辑:张吉明孔建会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黄岩岛属于中国的历史依据
- 下一篇:奥斯提亚古城规模远大于先前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