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访谈 >

今天 如何研究礼(5)


    仪礼如何复原? 
    “我们的仪礼复原是受了上世纪60年代台湾大学孔德成带领他的弟子复原了士昏礼的影响。”彭林谈起复原的来由。60年代至今几十年过去了,当时的黑白电影胶卷已经发黄发脆,那个小电影机都没有人生产了。 
    “我第一次看这个片子时,就下决心,要把十七礼全部复原。”彭林说。 
    从单线的叙述,发展为全方位的解构重组 
    幸运的是,彭林通过香港大学单周尧教授,结识了香港嘉礼堂张颂仁先生,又经张颂仁的联络,请到了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的邵志飞(JeffreyShaw)院长一起来提供技术上的支撑。 
    “清华大学礼学研究中心的学术成绩要介入今天的媒体世界,这个过程要经历脱胎换骨的转换。”张颂仁介绍道,“用媒体的语言来说,这是一种analog(类比)的思维,也就是从一种比较单线、叙述的方法,发展为全方位的解构和重组的方法。这样,在表达意义、找到连带关系方面,都能达到更高层次的结论。这是我们希望通过数码技术来取得的成绩。” 
    在这一方面,邵志飞是专业人士。“不要看他现在这个样子,他其实在60年代是非常前卫的观念艺术家。”张颂仁打趣道。这位新媒体科技的元老,曾经是德国一个很重要的新媒体中心ZKM的核心成员,现在,他致力于将数码分析解构技术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 
    在会场上,邵志飞给大家展示了他们曾经制作的新媒体案例——用图形分析的方式勾勒出芭蕾舞演员行动中的身体,用六台3D摄像机拍摄日本舞者的动作,近期他们还在试图捕捉香港功夫大师的招式,以不同颜色的线条记录大师头、手、腿等身体各部分的运动路径,展示不同空间在运动中被逐渐占据的过程。 
    “我们曾做过一个日本传统剧种‘狂言’的多媒体互动项目,这也是我们将来仪礼复原的工作方向,也就是发展成一个完全互动的平台。”邵志飞点开“狂言”的页面,呈现出一个3D的舞台。点击这个舞台所有建筑细部和器物道具,都可以阅读描述。演员的每个肢体动作也都做了搜集分析,如各种跳。在观看一出戏的时候,可以随时翻阅所涉人物角色、戏剧动作、妆容服饰等细节。最后有一个索引,可以查到所有提到的名词术语。“我们也想对仪礼复原做这样一个数据库。”邵志飞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 
    因此,彭林团队的复原工作,必须细化到所涉每一件器物、每一件服饰,制作完成后,要经得起全方位地观看。为此,他和学生们每周进行一到两次会读,“这个东西你读不透,你是说不出来的,而且每一条你都要嚼烂。这件上衣多长,拖到地上还是到踝骨,还是在膝盖下面。没有一个地方能躲过去,每一个地方都要经得住人家问,你为什么是这样。”一位女生负责在团队会读《礼记·深衣》一篇的基础上制作服饰,现在做了六箱子;拍摄时还请到国家京剧院的演员来展示,因为他们有身段,形体有标准。乡射礼所涉及的弓矢也是按照《周礼·考工记》的记载复原,团队还去了东北,专门考察做弓做箭的过程;拥有一万多名会员的中国民间传统弓箭爱好者协会的秘书长,也参与了视频的拍摄。 
    “原来冠礼做完了想做婚礼,但现在考虑到某邻国已经宣布成立世界传统弓箭协会总部,为防止他们抢先申遗,所以我们先做了乡射礼。”彭林把弓箭带到会场,和学生们一起给大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参与这个工作使我意识到,仪礼复原和不复原,差距太大。每一个步骤都使我们对文献的理解不一样。纸上得来终觉浅,尤其像礼这样涉及名物制度的。”彭林感叹。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