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访谈 >

中国社会史大论战再回眸


    阅读提示 
    ●讲到论战的思想理论背景,那就是在论战爆发前,包括唯物史观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在中国知识界已经有比较广泛的传播,并且受到普遍关注。 
    ●论战发生的直接背景是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这就倒逼着人们去思考、探索“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只有弄清楚社会性质,才能确定革命性质、革命对象、革命步骤与方法等。 
    ●随着论战的深入,历史上中国社会各阶段的社会性质是什么,转而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从历史的角度纵向考察中国社会发展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明确现实中国社会的性质。 
    ●唯物史观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立定脚跟,与民国时期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它的有效运用是密不可分的。论战中现实与政治的诉求始终存在,但与学术的紧密结合,使得论战的内容愈加坚实厚重,愈加具有影响力。 
    ●对20世纪学术史的研究一直呈上升趋势,然而在这种上升趋势和热潮中,却存在着明显的倾斜和选择性。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而言,这个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的巨大客观存在,不应轻视甚至无视其历史作用。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展开过一场波澜壮阔的大论战,史称“中国社会史大论战”。论战的实质与核心在于弄清楚中国的社会性质:现实中国、古代中国、中国乡村的社会性质。经过论战,在理论上厘清了这样一个结论: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古代中国完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社会发展史规律,中国乡村受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双重剥削压迫。因此,中华民族要想获得独立,中国人民要想获得解放,就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奔向社会主义。 
    历史与现实向来都是相通的。现实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发展与超越。人们要想深刻体认现实的中国,体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辛历程,从而自觉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就需要走进历史,走进“中国社会史大论战”,看看先辈们当年是经过怎样的思考、如何的论辩,才探索出一条中国的光明之路的。为此,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专访了中国近代史学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