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节落落,高文炳炳”(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11:11:35 中国社会科学网 记者 宗敏 孙妙凝 参加讨论
包伟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事实上,正如我们所了解,浦江的学术路径就是如此,所以他把理想的治学取径概括为“入学汉学,出于宋学”,从基础出发,统观全局。他从金史研究出发进一步扩大到了辽史,更进一步扩大到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乃至近代的关于太平天国的史观。他的那篇《“五德终始”说之终结》的文章,我一直把它作为本科生中国古代史课程的必读文献。2009年10月份的时候,我曾经协助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帮他们召集一个所谓中国古代史学科建设的高峰论坛,那时候我请浦江出席,就在那次会议上,浦江的发言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对当今国内各高等院校历史学科建设的现状了如指掌,对各种制度的利弊分析深入到位,切中肯綮,他所建议的关于学界应对之道的实际、达观,使我第一次认识到浦江原来是一位极具行政组织能力的学者。 李华瑞(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我对浦江的敬重是从2006年他参加首届邓广铭学术奖评奖活动开始的,浦江以《辽金史论》参评,这本书在之前他曾经赠送给我,但我没有读过,因为他要参加评奖,我是评奖委员会的秘书长,所以赶紧拜读。我对辽金史没有下过功夫研究,所以不能评价,只是了解而已。而他为《辽金史论》所写的自序挺让我敬佩的。一是他的自信,那种做好辽金史,舍我其谁的霸气;二是他对学术的那种严谨、严肃、孜孜以求的精神给我留下了至深的影响。邓广铭学术奖励基金评奖活动至今已评了八届,只评出三名一等奖,但就学术水平来讲,浦江的大作完全可以置身其内。由于那次评奖是首届,评委们都很谨慎,加上浦江的著作是论文集,故按论文类而不按专著类评,也有评委说,他的自序锋芒太露,不能助长他的自傲,要先挫挫锐气,以利于他将来的成长。因而,虽然评委们的评价很高,但最后还是评了二等奖。后来我见到浦江问他对二等奖是否有意见,浦江说他参与评奖主要因为这个奖是以邓先生的名义,所以得不得奖不要紧,而是参与这项活动很重要。后来阅读了浦江评议王曾瑜、李锡厚先生大作的论文,我对浦江刮目相看。他敢于正面批评权威的精神令人敬佩,而且,通过他对辽金史问题症结的准确把握,对当时辽金史学发展的准确定位,所展现出未来辽金史研究执牛耳的态势,更令人望而生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