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一个威尼斯商人的东方之旅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7:11:54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筵苗冬 参加讨论
【核心提示】货币、食盐和税收,正是元代经济领域的三个重要元素。作者从经济角度入手,对马可·波罗来华的真实性提出全新的见解。这种研究角度的选取颇具匠心,显示了很强的问题意识。他对各色名目的货物以及货币和税收的详细记述,应是最具价值和特色的。 作为中世纪久负盛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Marco Polo)长期以来都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对马可·波罗来华真实性、行程路线等重要问题的探讨不断深入。1995年,英国学者吴芳思(Frances Wood)出版了《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Did Marco Polo Go To China),集此前怀疑与否定论者之大成,在学术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有趣的是,大约十年之后,德国学者沃格尔(又名“博汉思”,Hans Ulrich Vogel)出版了新作《马可·波罗在中国——来自货币、食盐和税收方面的新证据》(Marco Polo Was in China: New Evidence from Currencies, Salts and Revenues),与前书正遥相对应。 在导言部分,作者首先介绍了全书的内容、结构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探讨了马可·波罗记述的元代纸币的状况。第三章介绍了云南和东南亚地区贝币的流通,马可·波罗对当地习俗的描述准确而独特。书中用第四、五、六这三个章节探讨了《马可·波罗行纪》中食盐在元代的管理、生产、运输、消费和使用的情况。第七章介绍了马可·波罗对元帝国行政地理结构的准确描述。第八章总结。结合各类事实,作者自信地表示:马可·波罗确实到过中国。 书名中的货币、食盐和税收,正是元代经济领域的三个重要元素。作者从经济角度入手,对马可·波罗来华的真实性提出全新的见解。这种研究角度的选取颇具匠心,显示了很强的问题意识。这提醒我们或许应该回归到马可·波罗本来的身份:一名头脑灵活、精明强干的威尼斯商人。他对各色名目的货物以及货币和税收的详细记述,应是最具价值和特色的。其中,全书用较大篇幅讨论了盐业,作者也自认为这可能是该书最具创新性的部分。马可·波罗对于云南和吐蕃地区盐的生产记载甚详,他还记录了很有特色的盐币。马可·波罗也是当时唯一记载盐币与黄金价值关系的作家。 马可·波罗记述了著名的长芦盐场的制盐技术,这可与《熬波图》等记载相印证。他敏锐地意识到长芦独特的制盐法与地中海地区迥然不同。马可·波罗对最重要的盐业生产和分配地区——两淮的介绍也十分精彩。繁忙的运河运输、巨大的食盐产量和可观的税收,都可以得到汉文史料的印证。作者并就马可·波罗是否在扬州任职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马可·波罗不大可能在扬州担任盐务官员。扬州成为重要的盐税管理地点,应是在马可·波罗离开之后,故他未予强调。马可·波罗反复提及 “白金”,充分反映出盐业生产及盐税在元朝的极端重要性。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公布
- 下一篇:中国史学研究要彰显“本土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