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史学的本土化和国际化(6)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08:11:15 中国社会科学报 newdu 参加讨论
顾銮斋(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召开可以视为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契机。所以我觉得应当把握这种契机,走出一条文化创新的路线。 这个问题,我觉得应当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是避免走欧美国家的老路。这个欧美国家的老路实际上就是欧洲中心论。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中国文化正以新的姿态推进,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我觉得中国学者特别是搞儒学、国学、传统文化研究的学者,会不会产生当年欧美学者的那种唯我独尊心态?我觉得这样就有重蹈欧洲中心论覆辙的可能,中国的文化创新必须要打破欧洲中心论的模式。 另一个问题是如何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文化创新不应单单指传统文化创新或者是国学、儒学的弘扬与推广,更不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将有数以千计的国外学者齐聚山东大学,他们会带来新的史料、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和新的理论。所以我觉得我们应当抓住这次契机,为中国史学、为中国文化的发展走出一条创新路线。 刘大可(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山东省史学会秘书长):我主要介绍一下山东省历史学会为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推介和传播所做的一些工作。山东省历史学会是中国史学会团体会员单位,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山东济南召开,山东省历史学会责无旁贷。我们参加了一些筹备方面的工作,主要做了联系沟通、撰书、做画页和电视片等工作,下一步在推介、宣传这方面的工作还要加大力度。 李伯重:对这次的会议,我想提几点建议。 第一,我们这次大会还是要坚持学术性。因为这是一个历史学家的大会,我们可以顺带做很多工作,但是我们不能把它搞成文化大集,把主题冲淡。第二,学术性还要体现在对话当中。我们办会在一起,是大家互相交流的会。第三,在学术性方面,组委会进行了大量的努力,而且现在有十几场是中国学者主持,也有不少中国学者参加这次会议,中国学者的论文水平又是很关键的。但有些学者的著作可能要找人翻译,这也是个问题。 党明德(济南大学教授、原副校长):我就围绕四个字谈,一个是宣传,一个是教育。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就要召开了,但是我们的宣传可以说做得还不够,还应该加强。比如在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召开的宾馆附近设置宣传牌,营造氛围。 我们还应该利用好这次会议的机会,加强教育,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加。 侯样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在这次会议规划中,关于艺术类的内容只有两部分。我觉得要加强艺术研究,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不能没有这一方面的讨论。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盘点国际史学发展三大新趋势
- 下一篇:东北抗联精神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