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诺贝尔文学史上的历史学家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6:11:58 中国社会科学网 闫胜男 参加讨论
2015年10月8日,瑞典学院常任秘书长宣布白俄罗斯女记者和散文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Svetlana Alexievich)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的代表作主要有《车诺比的悲鸣》《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锌皮娃娃兵》《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最后一个证人》等。 评委会说“她的复调式书写,为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树立了丰碑”。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说,阿列克谢耶维奇创造性地书写了一段“情感的历史、灵魂的历史”。 凭借非虚构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实属罕见。纵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们大多是职业作家,擅长写作小说类文学作品。当然,其中也不乏类似阿列克谢耶维奇的纪实性作家。十多年前,印度裔作家奈保尔摘得2001诺贝尔文学奖桂冠,这位后殖民时代作家通过“敏锐而真实”的文学笔调向世人展示了前殖民国家受压抑的历史现实。六十年前,丘吉尔“由于他在描述历史与传记方面的造诣,同时由于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获得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而最具传奇色彩的莫过于第二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历史学家特奥多尔·蒙森。1902年,蒙森以其名作《罗马史》获此殊荣,颁奖词称“它(《罗马史》)不仅以其深厚而广博的学术功底见长,而且叙述风格生动活泼。”从严格意义上讲,丘吉尔和蒙森都并非是纯粹的文学家,历史学家这个称呼更适合他们。 特奥多尔·蒙森: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史学家 1817年冬,特奥多尔·蒙森出生在德意志石勒苏益格省的一个贫苦牧师家庭。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蒙森从小便在家里学习。当时家乡地区流行的是希腊语教学,蒙森由于家庭教育的缘故只能学习拉丁语。后来,他投注大量的精力来研究西塞罗、贺拉西、塔西佗、波里比阿等古罗马作家的著作,这种学习经历为他日后研究罗马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蒙森是近代最伟大的罗马史学家之一,著述极丰。有英国学者称,就他的成就而言,在十九世纪任何人的工作都无出其右。他算最了不起的。除了在罗马历史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之外,蒙森在罗马法,拉丁铭文等领域的研究水平也堪称大师水准。在他早期的著作中,没有不成熟的东西,而在他的后期著作中也没有衰退的迹象,这在其长达六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蒙森的主要贡献是其编撰的《罗马史》,据说这本书的创造完全是出于偶然。当时蒙森应邀作了一次有关罗马史的演讲,内容是关于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格拉古兄弟,台下听讲座的两位出版商对蒙森深刻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印象深刻。于是,几天后,出版商亲自登门拜访蒙森,请他写一部《罗马史》。当时蒙森并未表态。两年后,蒙森觉得有必要通过写《罗马史》来进一步反映他丰富的研究成果。就这样,《罗马史》前三卷于1854至1856年陆陆续续出版问世,得到了学术界和读者的一致好评。然而蒙森并没有接着撰写第四卷,而是于1885年直接出版了第五卷《从凯撒到戴克里先时期的罗马行省史》。也就是说,《罗马史》只有一、二、三、五卷,但恰恰是这部没有完成的专业历史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在一百多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古代圣贤有云:“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可见深厚的写作功底对著书立说者的重要性。读蒙森的《罗马史》,你会发现他把驾驭浩瀚材料的能力和富于时代感的判断、生动活泼的文风结合地天衣无缝。尽管蒙森的笔墨主要集中在罗马政治史上,但并未忽略社会经济文化史的延伸。例如在《罗马史》第二卷的第八章,蒙森对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宗教兵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第九章则叙述了罗马共和国时期艺术与科学的发展。在叙述历史时,蒙森采用了古典夹叙夹议的方式,在描述中穿插着分析,在分析汇总导引处概括。同时,蒙森还注重原始史料的整理 、辩伪和考证源流,善于将考古证据和传统文献相互印证,去粗取精,融会贯通。宏观能做到综合概括疏而不漏,微观又能调理分析鞭辟入里。和其他近代西方历史学家兰克、吉本等人相比,蒙森在这一点上就显得技高一筹。他那渊博的知识、艺术性的行文、以及将各种事件和史料描绘地栩栩如生的能力的确令人赞叹。“正是他的直觉和创造性才华填平了历史学家与诗人之间的鸿沟。” 罗马史在蒙森以前就好比欧洲史在兰克以前一样,“他接受的是一座砖城,而留下了一座云石城”。意大利著名的史学家莫米利亚诺曾说过:“在罗马史方面,蒙森在100多年前就树立了牢固的地位,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能够取代他。”他甚至称,蒙森的创造力似乎从未枯竭,以至于没有留下任何空白让后人去做独立的研究。可见,蒙森在罗马史研究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902年第二届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更是把蒙森誉为“现存历史写作艺术的最伟大的大师”。特奥多尔·蒙森也因此成为诺贝尔文学史上首位获此殊荣的历史学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