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史学评议 >

揭秘马王堆汉墓挖掘始末


    “发掘墓葬的重大意义,体现在通过对它的整理和研究,改变了我们对历史上一个时代,或者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认识。马王堆汉墓就是这样一种发现。”——李学勤
    今年是马王堆汉墓完成考古发掘40周年。由于墓中出土了千年不腐的女尸辛追、载有先人智慧的帛书、保存完好的漆器、现代手工艺无法企及的丝织品……于“文革”特殊时期意外开挖的马王堆三座汉墓,成为2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本月,集合历年国内马王堆帛书研究成果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一书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56篇研究成果第一次集中展示墓中出土的所有帛书、帛画、简牍(包括残片、空白页等)。“似乎人人都知道‘马王堆’,但对大多数人来讲,这三个字更像一个符号。”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认为,尽管因马王堆考古而起的种种疑问与争论在全球学界从未停歇,更有多位学者提出要将“马王堆学”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但对于马王堆的发掘始末、考古所得,特别是帛书这样的重要发现,“学界以外的人了解得也许并不多”。
    “发掘墓葬的重大意义,体现在通过对它的整理和研究,改变了我们对历史上一个时代,或者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认识。马王堆汉墓就是这样一种发现。”在采访中,清华大学教授、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研究专家李学勤多次提到,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不仅展示了两千多年前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还提供了《史记》、《汉书》等史书记载以外的资料与观点,“不是所有的墓都能做到这点”。
    复旦大学教授、出土文献整理研究专家裘锡圭在采访中表示,马王堆汉墓帛书在文献学、文字学、思想史和学术史上都有很高的价值,特别是“以前受疑古思潮影响,有人认为很多先秦的书是汉代以后的人造假,马王堆帛书出土整理以后,就知道有些被认为假造的书确实是先秦时代的著作”。
    40多年来,许多参与马王堆现场考古与帛书整理的前辈已经故去,完整记录这段往事的深度报道几乎没有,以马王堆之名出版的书籍又在内容上多有出入。因此,本报记者前往长沙、北京、上海,实地探访了多位参与挖掘、整理、研究工作的老人,听他们讲述当年的故事,以期还原马王堆艰苦而神秘的考古现场,并通过帛书研究专家的讲述,展现简帛上文字的不朽魅力。
    引子
    “请问湖南省博物馆怎么走?”烈日当空的长沙街头,几名游客快步走进工地旁一栋六层高的小楼,“我们按网上的地址找过来,发现这里在搞建设。”
    把门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这儿就是省博,前年开始扩建,新博物馆预计要到2016年竣工。”这几句话,她一天能说上十多遍。在这栋湖南省博物馆(下简称“湘博”)工作人员的临时办公楼里,每天都有几十名游客来咨询。
    “那现在可以到哪里去看挖出来的老太婆?”游客问。
    “您是说千年女尸辛追夫人吗?她已经被保管起来,开新馆前不展览了。”工作人员说。
    对于这个回答,失望成了游客的统一表情。40多年来,民间流传的“有没有去过长沙的标准”是:去过湖南省博物馆吗?见过马王堆吗?看过老太婆吗?实际上,自1972年春天这位沉睡两千余年的“东方睡美人”再见天日以来,数以千万计的游客从世界各地来到长沙,争相一睹芳容。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