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论治格言与仕宦箴规是相通的——《从政遗规》荟萃的古代为政思想


    陈宏谋是清代雍乾时期有名的封疆大吏,他不仅能力突出、政绩卓著,而且即仕即学、教化有方,因而被誉为“太平宰相,理学名臣”。他担任江西巡抚期间,秉持“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的原则,以“文以载道”的精神“采择古今论治之格言,为民之实事,凡古人行之有效,而切于今时利病,可为仕宦箴规者,荟萃成编,捐资刊发”,编写成《从政遗规》一书。该书采纳了宋元以来代表性官员学者经世济民、为官从政方面的嘉言懿行、为政告诫,因而称为“从政遗规”,展示了古代丰富的为政思想。
    心至公、理至明的报国观
    在处理君臣关系、个人与国家的关系问题上,《从政遗规》阐明了明确的报国观,即要以尧舜君民为志,以保国安民为职,做到心公理明。首先,心公指要有至公心,而非利己心。至公心何谓也?“以君心为心,承顺不忘,愿国家之事,都得成就。即是至公心”,在这里,至公心与君主、国家意志保持高度一致。在儒家理想图式里,君主不仅是有位者,还是有德者,是德位兼顾的圣王,因而既能代表上天的意志,又能代表广大百姓与整个国家的利益。作为臣下所具有的至公心,就是能代表天下意志的君心,或者说是天下为公之心。其次,要即学即仕、即仕即学,以明儒家教化之理。古代士大夫需要系统学习儒家经典明晓事理,并加强道德修养,从而由士入仕,为官从政。王阳明在《告谕》中提出“学之可以为政”“政之可以为学”的观点,陈宏谋对此非常赞同。他认为不仅从政之前需要学习儒家经典,为政过程中同样需要加强对儒家思想的学习,做到即学即仕、即仕即学,以此深化对国家意识形态——儒家思想的深刻认识与践行。
    养民化民安民的爱民观
    在如何对待平民百姓、如何处理官民关系问题上,《从政遗规》强调关怀人民,常怀赤子之心,用真心去探求百姓的诉求与需要。爱民的重点在于“养民生,复民性,禁民非”。首先,多管齐下以养民。养民的重点在于广开源头,如劝喻垦荒、广植树木、兴修水利、建立社仓等,还在于不夺民时、爱惜民力,通过养民以富民,使百姓解决基本的生活需求。其次,以德化民复民性。《从政遗规》秉持性善论观点,认为人性本善,但是性随化迁,人的善性同样需要后天的教化以保持。道德教化的途径包括发展公学私学、设立义学、广发书籍、重视乡约教化、推行家教家训等。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在家庭中开展家训活动,对家人进行德育训诫,是《从政遗规》教民思想的一大亮点,也是促进德育教化生活化、家庭化的有效方法。再次,礼法并施禁民非。《从政遗规》认为,礼、法两种方式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相辅相成;二者之中又以礼治为先,“法者辅治之具,当以教化为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