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杨军:广西传统村落文化保护路径新探(4)


    三、广西传统村落文化保护路径与措施
    2016年首届广西村落文化论坛就“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一主题共同交流古村落保护与利用经验,提出要以桂林古村落为例,探讨了村落的旅游营销战略;认为中国城镇化迅猛发展,外出务工潮汹涌澎湃,作为基层的管理者,不应坐以待毙,而是在这样的改革大潮中,利用交通互联网、信息网络的发展,将宣传推广与乡村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变逆境为顺景,才是谋发展的真正方向。④
    (一)加强村落文化保护,传承村落文化遗产
    迄今尚存的传统村落,是广西12个世居民族近千年来民族传统文化的侧写,更是传承传统农业、农村、乡土文化的基础,其存在为一个地方带来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时也让新农村建设有了更坚实的乡土文化基础。所以,虽然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便民利民、宜居卫生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要求,但在实践操作时必须要重视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工作。如此,既能够改善当代居民的居住生活条件,又能够守住广西人的精神家园,这才是“美丽广西”“穿衣戴帽”建设的初衷与最终归宿。所以,必须要加强对村落文化的保护。要通过节庆教育、下乡讲座、纪录片拍摄与播放的形式,让村民们了解到,传统村落文化是有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的,其承载的意义远远超过了洋房带给人们的审美价值,尤其是旧有的传统村落建筑通过修葺、维护之后,其实在审美价值上并不亚于新楼房、新洋房。如南宁市近郊的良庆区缸瓦窑村,就是极具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的传统村落,其村中保留的火龙窑窑址迄今仍在使用,可以说是见证了南宁地区陶瓷手工业的活化石。[16]地方政府一方面要注重推广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知识,让当地居民产生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责任感;另一方面也应该邀请专家学者对传统村落文化进行梳理、考证,让当地居民充分了解这些文化的价值与意义,产生一种文化自豪感,在城镇化进程中保持文化自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坚实的乡土文化基础。村落公共空间是乡土记忆的载体和场所,乡土记忆则是村落公共空间的重要精神内容,重构村落公共空间留存乡土记忆显得尤为紧迫。[17]
    (二)优化村民居住环境,推动村落文化多元发展
    在保护传统村落文化遗产过程中,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才能实现新农村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多赢目标。一方面,针对当前广西一些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措施不到位的情况,要加强挂牌保护,而对于一些已经挂牌保护,但发展程度较为落后的传统村落,就应该充分利用好其文化遗产资源,实现保护与开发并举,推动村落文化多元发展。
    钦州市灵山县新圩镇萍塘村,村内的古建筑保护群、邓冠山祠、抗日活动旧址、邓政治故居、榨油屋小洋房,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较为完整、传统建筑集中,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古建筑摄影潮流的回暖,网友在各个平台上传的影照也逐渐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旅游。灵山县文化馆馆长卢生也提出,对这些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光靠封闭式保护是无法延续其生命力的,像萍塘村这样晚清建筑风格比较突出的传统村落,如果古建筑修复好了却没有投入使用,那么修复好的古建筑仍然会在无人问津中再度破败。
    另一方面,必须关注居民的居住生活环境,只有居民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够避免传统村落人口进一步流失,也只有为当地居民提供在本土的良好发展空间(如开发旅游业后有意识地助推餐饮业、酒店业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
    大明山深处的古村落——鼓鸣寨:鼓鸣寨位于上林县巷贤镇长联村古民庄,全村现存自清朝及民国以来陆续建造的民居约120座,其中格局完好的民宅64座,清代学堂1座,是广西现存最大、整体保存较为完好的夯土民居建筑群。
    对于保存较好的文化村落,可以融入当地长寿文化,打造集休闲度假、修身养性、人文景观等元素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基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