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促进兵团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


    今年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0年。60年前,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命令10万在新疆的解放军就地转业。从此,独一无二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诞生了,并开垦出了万顷绿洲,创造了“人进沙漠”的罕见奇迹。60年来,这支巩固边防的重要力量锤炼出了独特的兵团文化,成为构建和谐兵地关系、民族关系的重要依托和新疆独具特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前,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文化工作,促进兵团文化与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
    实施兵团文化战略,肩负文化戍边兴边的历史重任。一个国家在文化上取得的成就往往具有更持久的竞争力,文化在推动经济发展中所充当的角色越来越明显。因此,发展一个民族,必须发展民族文化,以民族凝聚力为中心的文化实力已经成为评价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军政企合一”的一种特殊社会组织,有其特殊的历史重任,担当着保家固边的特殊使命,把实现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作为最高目标。在文化戍边过程中,生产建设兵团文化正是新疆地区各民族文化在融合和交互作用下的自产物,构筑起生产建设兵团与地方之间、各民族之间牢不可破的坚实壁垒。只有人心凝聚,其他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生产建设兵团才能不辱使命。新疆是当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地带,地缘区位优越,为此要把握民族文化和谐交流、共同发展的历史机遇,顺势而为,通过发展周边外交、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深化互利合作的战略契合点,加强文化交流,优化结构设计,扩大国际影响。生产建设兵团更为重要的工作是维护稳定,因此要合理制定文化产业远景发展战略,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和抵御境外的文化侵略做出特殊的贡献,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各种思想文化冲击中肩负起保卫国家文化安全的使命。
    明确生产建设兵团的文化任务,体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本质要求。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只有全国一盘棋,大家相互帮助,才能“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屯垦戍边文化能聚集各族社会群体投身兴疆稳疆事业,是促进民族关系发展的和谐因子。生产建设兵团始终不渝地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互助,促进民族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要义,具体到实际行动上,就是与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谱写我国民族进步事业新篇。生产建设兵团应充分认识到,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存在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同样如此。我国各民族的民族特点和互相之间的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各民族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在经济文化发展上形成的差距也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解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冷战结束以来,民族因素、宗教因素在国际环境中的影响明显上升,一些地区民族主义思潮和活动日趋活跃,使民族因素、民族问题、民族矛盾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局面。以“兵团精神”为核心的兵团文化,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反对三股势力,是兵团人一贯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其承担的任务决定了维护国家利益始终是兵团文化的主题。
    发展兵团文化内涵,强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内在支撑。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共生互补的紧密联系,既是多元的、又是一体的,“多”统一于“一”之中,“一”代表了“多”的发展方向,“多”和“一”达到辩证的统一,是一种和谐的关系。随着生产建设兵团与新疆各族群众之间交往和融合程度的加深,交错杂居的格局逐步形成,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日趋稳固,兵团文化与新疆的各民族文化更加水乳交融,兵团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着新疆文化,与之相辅相成。60年来,兵团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互交流吸收,以先进的时代意识为新疆文化带来了生机,使孕育并产生在小农自然经济和封建游牧经济中的传统文化转变成社会主义的新文化。今后,生产建设兵团应加快推进兵团文化产业发展,利用生产建设兵团先天的文化资源,突出屯垦文化、红色底蕴、军旅绿州、西域边塞等文化主题,丰富文化载体,拓展文化内涵,让大众了解兵团文化。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再次重申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此,我们更要加强对一切族群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一体化、共通共融的认知,采取各种措施,拉近各民族间日益紧密的联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结构和环境,共建共享兵团文化资源,促进疆域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