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闵伟轩:加快发展是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讨论时强调:“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总书记的讲话,深刻揭示了加快发展是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鲜明指出了加快发展是新形势下民族工作最根本、最迫切的任务,为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民族地区困难和问题的关键。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是各族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现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事关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必须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和维护民族团结的关系,既要看到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是维护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又要看到维护民族团结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提供重要保障。离开民族团结谈民族地区发展,发展就会丧失方向和目标。离开民族地区发展谈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以来,民族地区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5年至2013年,民族八省区(包括5个自治区和云南、贵州、青海3个多民族省份)地区生产总值从15706亿元增加到647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2.7倍,年均增长13.0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1330亿元增加到8436亿元,增长了5.34倍,年均增速26%。城乡居民收入从8836元、2277元增加到22699元、6579元,年均增长13%、14%。但由于历史和自然、地理等原因,民族地区仍属于欠发达地区,与东部等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且绝对差距仍在拉大。特别是民族地区仍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产业基础薄弱,加上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凸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地区面临的发展任务繁重而艰巨,既面临着解决温饱和全面建成小康的双重任务,又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的双重矛盾,还面临着加快发展和维护稳定的双重压力。只有充分认识到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紧迫性,才能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工作,深入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时强调指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核心是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要瞄准薄弱环节,加强顶层设计,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安排部署,制定出台促进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一揽子政策,确保如期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加大国家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投入,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家将继续加强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扶持。既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物力,又要在投资、财政、税收、金融、产业、对内对外开放等方面实行更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
    大力改善民生、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族地区讲发展,有一条必须紧紧抓住,就是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惠及当地上以及增进团结上,特别是不能简单地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要紧紧围绕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多搞一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多办一些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让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进一步深化民族地区各项改革,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地区要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用好改革这个中国最大的红利,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完善民族地区现代市场体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活力,充分释放全社会的创造力,不断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注入活力和创造力。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基础。民族地区多数地处山区、高原、边疆,发展经济首先要解决通路、通信、通电等问题。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要树立“抓两头”的思想:一头是抓关系全局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水利、能源和信息化等重大项目,集中力量办大事;另一头是抓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农村饮水安全、乡村道路、农村危房改造等中小项目,使群众能切身受益。
    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关键一手。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提升民族地区经济总体实力,千头万绪,选准突破口是关键。民族地区能源资源富集,生物资源、民族文化资源特色突出,这是民族地区发展的比较优势。民族地区要充分利用这一比较优势,大力发展能源资源、特色农畜产品、民族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在产业链延伸、产品品牌提升上下功夫,不断将自身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实施区域经济增长极带动战略,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发动机。2010年国家正式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并根据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从国家层面在民族地区确定了8个重点开发区域,包括呼包鄂榆地区、北部湾地区、黔中地区、滇中地区、藏中南地区、兰州——西宁地区、宁夏沿黄经济区、天山北坡地区等。民族地区应充分发挥这些区域在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发展潜力和人才储备等方面的发展高地作用,实施区域经济增长极带动战略,将这些区域建成产业集聚、吸纳就业、区域创新的中心,发挥规模效应,形成对周边地区发展的辐射和带动,实现民族地区整体协同发展。
    保护好民族地区青山绿水,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前提。民族地区作为国家的重要生态屏障,生态地位十分重要,且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民族地区的发展要充分考虑这一生态定位和自身生态环境特点,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是要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逐步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扩大民族地区开放,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外因和助推因素。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扩大开放的最大潜力和回旋余地在中西部地区,核心就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上。民族地区要抓住国家构建“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科学谋划,为我国新一轮扩大开放战略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