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支持民族地区农牧业发展——专访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9:11:12 《中国民族报》2014年7月 中国民族报记者 参加讨论
民族工作关乎全局,是全党全社会的工作。国家民委实行委员制度,国务院有关职能部门作为委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担任兼职委员,国家民委各委员单位密切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民族工作的创新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政治优势。如今,国家民委有32家兼职委员单位。各兼职委员单位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从各自职能出发,把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办实事列入工作计划,狠抓贯彻落实,充分发挥了国家民委委员制度的优势,形成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强大合力。 作为国家民委委员单位之一,农业部遵照中央关于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立足民族地区发展实际,发挥行业优势,坚持倾斜支持原则,狠抓各项措施落实,为民族地区农牧业发展与农牧民增收做出积极贡献。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就农业部如何围绕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这一中心目标,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民族地区农牧业加快发展这一话题,中国民族报记者对余欣荣副部长进行了专访。 记者:农牧业是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但也存在发展理念落后、经营规模小、科技支撑力度弱、产业链条短、社会化服务缺乏等诸多问题。请问农业部在民族地区农牧业现代化建设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余欣荣:为加快实现民族地区农牧业现代化步伐,我们不断加强对民族地区农牧业发展的指导,与他们一道共同谋划发展思路。农业部组织编制并印发了支持新疆、西藏、四省藏区农牧业发展规划以及其他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农业扶贫开发规划,指导民族地区农口部门编制了《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西藏种业发展规划》等规划,这些规划在促进民族地区农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解新时期民族地区农牧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2013年,农业部多名部领导赴新疆、西藏、宁夏、广西、内蒙古等民族自治区调研,组织有关司局深入四川甘孜和阿坝、青海海北、甘肃甘南和临夏、湖北恩施、湖南湘西、贵州毕节等民族地区,深入了解当地农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帮助他们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韩长赋部长深入宁夏、广西、贵州等民族地区调研,并代表农业部签订了《农业部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推进以清真品牌为引领、面向阿拉伯世界和穆斯林聚居地区的特色农牧业发展。我也带队赴西藏林芝、拉萨两地调研农牧业发展与扶贫开发情况。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抓好支持新疆、西藏、四省藏区农牧业发展规划等规划的实施工作,结合农业部现有项目和资金渠道,加大对民族地区的倾斜支持力度,力争将规划落到实处,培育壮大民族地区优势特色农牧产业。 记者:虽然民族地区拥有发展农牧业的独特优势,但农牧业依然是高风险、低收益的产业,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民族地区这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而言更是如此。请问农业部将如何帮助民族地区破解农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难题和困难? 余欣荣:我们重点通过强化政策研究来破解发展难题。针对近年来新疆棉花成本不断上升、棉农收入下降、国储棉大量积压等问题,农业部开展了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治理白色污染专题研究,提出推进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一系列政策建议以及解决残膜回收利用几个关键性问题的对策。结合全国人大“支持西藏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议案,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开展调研,并提出要进一步加大西藏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力度,争取在支持西藏的“十二五”规划中期调整时,增加农牧业投入的比重。针对青藏高原牧区牦牛动物防疫工作的特殊性,提交了藏区动物防疫建设项目方案。今年已安排西藏边境动物疫病观测哨所和牧区动物防疫专用设施2320万元。同时,积极争取在新启动的建设项目中,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加快民族地区农牧业发展。 记者:民族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和发展水平制约,农业基本建设和科技创新的投入严重不足,也因此影响了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请问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余欣荣:农业部不断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投入力度,夯实发展基础。2013年,农业部共安排5个民族自治区农业基本建设和中央财政资金222亿元,比2012年增长4.9%。其中,安排基本建设资金39亿元,主要用于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等项目;安排财政专项资金183亿元,主要包括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高产创建、农机购置补贴、农村劳动力培训等,有力促进了当地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农牧民增收。同时,农业部注重科技推广,不断创新推广方式,增强民族地区发展后劲。结合民族地区农牧业产业特点,农业部帮助5个民族自治区推荐了166个农业适用品种和94项适用技术,加快了农业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利用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在西藏寺院所办的两个农场,开展天然草地可持续利用、人工饲草高产栽培、牦牛藏羊标准化养殖等技术的试验示范。通过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安排5个民族自治区培训资金9900万元,培训29万人,提高了当地农牧民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种养水平。依托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为5个民族自治区培养了1481名农村发展带头人。同时,继续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等,进一步促进农牧业生产关键适用技术的研发与推广。 记者:民族地区大部分位于生态保护核心区,是我国生态环境重要屏障。如何解决农牧业发展和有限的资源、脆弱的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余欣荣:推动民族地区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目标。2013年,农业部安排5个民族自治区退牧还草工程中央投资10.8亿元,主要用于禁牧休牧、划区轮牧、舍饲圈养、人工饲草基地等建设。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安排中央财政资金约85亿元,促进了民族地区草原生态环境改善、畜牧业转型和牧民增收。继续安排5个民族自治区农村沼气投资3.3亿元,建设户用沼气池7万户、乡村服务网点700个,帮助民族地区农牧民改善生活条件。 今后,农业部还将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工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等,加快民族地区草原生态恢复。继续指导民族地区做好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利用工作以及草种质资源圃建设。加大对民族地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农业清洁生产等方面的投入。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
- 下一篇:做好民族工作必须重视做好边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