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怒江 共谋发展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10:11:38 云南日报 林巧 参加讨论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资源富集,拥有世界级的矿产、水能资源;“怒江大峡谷”闻名于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森林覆盖率达72.9%,囊括了我国从亚热带至高山苔原带多种气候的植被和动物……可以说,怒江丰富的资源,让这片土地具有更加明显的后发优势。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构建“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布局,从事关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高度,加快推进沿边开放开发。结合国家支持云南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历史机遇,当前,投资怒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12月20日,怒江将迎来建州60周年庆典。作为建州60周年五大系列庆典活动之一的“投资峰会进怒江”届时也将精彩呈现。 “投资峰会进怒江”由怒江州委、州政府、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怒江州商务局、云南日报专刊部承办。活动主要内容为招商引资项目推介、项目签约、经贸洽谈及商务考察。 区位优势不可替代 怒江州东连迪庆、大理、丽江3州市,南接保山市,北靠西藏自治区察隅地区,西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449.467公里,是藏东南、川西南、滇西北地区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必经之路,是中国面向印度洋开放的重要前沿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昆明出发通往缅北重镇密支那转向南亚的所有通道中,经片马出境至密支那,全程879公里,是最快捷的通道,也是云南省连接东盟的重要陆路通道。从昆明出发由片马口岸、独龙江马库通道出境经缅甸至印度丁苏吉亚,向西可达印度半岛进入印度洋各大海港,向南可达孟加拉国吉大港进入孟加拉湾,具有面向缅甸、辐射两亚的独特区位优势,怒江州正逐渐成为入缅达印新门户、沿边开放开发最前沿。 此外,依托滇藏新通道建设,怒江州提出了“六库-林芝-拉萨”经济带,通过该经济带的建设,怒江州在滇西北地区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增强,在西藏东南部、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的聚集发展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资源优势较为突出 在矿产资源方面,以中国最大铅锌矿床——兰坪金顶凤凰山为基础,兰坪县正加快建设滇西北矿产品交易中心,未来将建成云南重要的矿冶产品加工集散中心。怒江州具有开展矿冶产品精深加工和进出口矿产品加工的先天优势。 在水能资源方面,怒江州过境的怒江、澜沧江、独龙江及其支流160多条,全州可开发的水能资源装机容量1844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850.9亿千瓦。其中仅怒江干流在州内的水能资源装机容量可达1400万千瓦。 在生物资源方面,怒江州最高海拔5218米,最低海拔738米,海拔高差4480米,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森林覆盖率为72.96%。珍稀野生植物、可食用植物、食用菌、中药材种类繁多,拥有高黎贡山猪、独龙牛、独龙鸡等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具有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出口创汇农业的优越条件。 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方面,全州有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白族、普米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多彩浓郁。阔时节、刀杆节、澡塘会、拜日旺、尚旺节、乃仍节、如密期节等民族节日绚丽多彩。傈僳族山地农耕文化、白族支系勒墨(拉玛)古老文化、普米族山岳生态文化等引人入胜。怒江大峡谷、独龙江峡谷、“三江并流”风景区高雄险峻,有利于科考、探险、文化、跨境等旅游业态的开发。 对外开放基础得到夯实 近年来,怒江对外开放基础得到夯实。一是口岸建设取得较大成效,片马口岸是中缅边界北段10号至47号界碑638公里长的边界线上的唯一边境陆路口岸,也是怒江州与滇西北地区的唯一口岸,是我国滇藏两省区连接南亚的重要通道。口岸有3条公路通向国外,交通十分便利。目前,片马口岸联检楼、联检楼配套后勤楼、联检楼修缮改造、旅检大厅装修、国门周边环境建设等工作已完成,查验货场建设基本完工。片马边境经济合作区已获得云南省政府批准建设,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 二是通道具备新开口岸条件。怒江州现有通往缅甸通道中,亚坪通道拥有中缅30号、31号界碑两个出口,距离缅甸葡萄直线距离最近,且边民互市发展较好,形成阿鲁底边民互市小集镇,年交易额1000万左右;独龙江(马库) 通道经中缅41号界碑出境到达缅甸葡萄县,全长约190公里,随着独龙江公路开通、滇藏新通道等的建设,充分发挥连通葡萄、雷多的便捷区位优势,独龙江乡有条件成为中缅边境地区居民物资供应的集散地和边贸商品流通的中枢,远期独龙江马库通道具有建设独龙江国家对外开放口岸的潜在条件。 如今,怒江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两强一堡”战略机遇,坚持“生态立州、科教兴州、电矿强州、文旅活州”的发展思路,把突破交通基础“瓶颈”制约作为主攻方向,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富民强州为目标,以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发展为龙头,加快实现怒江的“二次跨越”。可以说,此时选择到怒江投资兴业,恰逢其时。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走进藏族人家 生态大棚里走出致富路
- 下一篇:黎村“领头雁”的富民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