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圣城:把一种水果做到极致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2:11:02 海南日报 本报特派记者 罗孝 参加讨论
制图/张昕 10月18日,吐鲁番市青年南路。整条路都是葡萄棚架。本报特派记者 李幸璜 摄 10月18日,新疆吐鲁番。坎儿井,中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之一。 本报特派记者 李幸璜 摄 十月十八日,新疆吐鲁番交河故城。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得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本报特派记者 李幸璜 摄 10月18日,新疆吐鲁番火焰山。 本报特派记者 李幸璜 摄 内容提要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新疆的水果品种丰富、个个出挑,但无论哪一首民谣,吐鲁番的葡萄总是高居榜首。不仅如此,吐鲁番的葡萄已被高度拟人化,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和人文内涵,葡萄产业做到了极致。 “农业+文化+旅游”融合路上的先行先试,吐鲁番的葡萄产业发展路径值得借鉴。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玉阑秋色知谁主,隔阑一架葡萄雨……没有哪一种水果,像葡萄这般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 鲜葡萄、葡萄干、葡萄酒、葡萄画、葡萄游、葡萄节、葡萄小镇、葡萄长廊……没有哪一种水果,像吐鲁番葡萄这般衍生出这么长的产业链。 新疆吐鲁番,谓之“葡萄圣城”。 在吐鲁番,街巷、庭院、田地,到处都是诗意的葡萄长廊。每个人舌尖所触及的,不单单是美味的葡萄,更是源远流长的葡萄文化;在葡萄文化的涤荡中,吐鲁番被中国农学会授予“中国葡萄圣城”的美名。 2000多年前,张骞“凿穿”丝绸之路时,在西域惊喜地发现了葡萄,并将其带入内地;沧桑岁月,斗转星移,葡萄的产业链不断加长升级,并在时光的长河里不断采撷不同历史、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文化,积淀成吐鲁番的文化图腾;2000年后的今天,在建设“一带一路”的浪潮中,葡萄更是成为一张最为耀眼的地方名片,和吐鲁番一道,闪耀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 小葡萄大经济 数字无言,却生动地注解了吐鲁番的“小葡萄大产业”: 吐鲁番共有550多种葡萄,大面积种植的有100余种,种植历史可追溯到2300年前; 全国超过90%的鲜葡萄来自吐鲁番,全世界超过7%的葡萄干来自吐鲁番; 今年,吐鲁番的葡萄种植面积达到48.5万亩,几乎每个吐鲁番人都有一亩葡萄地…… “今年新疆高温,‘上糖’好,吐鲁番的葡萄格外香甜,价钱也好。”吐鲁番市农业局副局长刘卫东告诉海南丝路行采访团,吐鲁番的葡萄产业收入占吐鲁番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还可以更高。”刘卫东说,事实上,鲜果能够为当地葡萄产业带来的利润,远远超过葡萄干。目前,吐鲁番的鲜葡萄交易量只有葡萄干的四分之一,希望这个比例今后能够提升到1比1。 “这样的提升,意味着巨大的利润空间。”吐鲁番干果城投资方新都农产品交易中心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金明分析,全疆的葡萄都在这里集散,目前吐鲁番葡萄干的年交易量为30万吨左右,每公斤收购价15元。今年,鲜葡萄的收购价约每公斤6元—8元,以5公斤鲜葡萄晒出1公斤葡萄干的常规计算,每减少属于葡萄干的15元利润,就能增加30元—40元的鲜葡萄利润。“此外,鲜葡萄总量的增加,会导致葡萄干总量的减少,这也能从供需关系上提升葡萄干的议价空间。” 一位外国友人曾说,只有宗教和酒,能迅速结交友谊,宗教是精神信仰,葡萄酒是生活方式。如今,吐鲁番正在致力于培育葡萄酒产业和这样的生活方式。 “未来5年,吐鲁番市将建成100个各具特色的葡萄酒庄,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突破10亿元。”刘卫东掷下“豪言壮语”,为促进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吐鲁番市在今年年初提出了到“2020年葡萄酒年产量达到10万千升”的发展目标。 小葡萄大文化 悟得纯和心已醉,品出妙理梦犹甜。 很多文人墨客吃葡萄品葡萄酒,宛如参禅,为葡萄产业发展壮大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吐鲁番早已打起“葡萄文化”的主意,农旅融合开始起步。吐鲁番市旅游局规划宣传促进科科长尚旭光感叹,单这一颗颗葡萄,怎及一种文化带来的尊崇? 吐鲁番的葡萄文化历史悠久,诗不绝代,其中与吐鲁番葡萄最有关也最著名的,莫过于唐朝诗人王翰所写:“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随着新疆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战略的提出,特别是2000年以后,各地旅游业迅速发展,吐鲁番以观光游为主的独领新疆旅游市场的格局逐渐被打破。“只有文化才能推动吐鲁番旅游的转型和复兴。”尚旭光说,吐鲁番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是东西文化相互融合的荟萃之地,也是西域多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国际大都会”。如今,吐鲁番市是一座闻名遐迩的“葡萄之城”,是丝路经济带上的重镇。 目前,吐鲁番正在策划推进建设葡萄藤下的风情小镇——吐鲁番葡萄风情小镇旅游区,就是要深度融合丝路文化、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在新疆丝绸之路申遗成功的大好形势下,吐鲁番旅游业也迎来了转型升级的黄金时期。”尚旭光很有信心。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这首广为流传的甜蜜歌曲带动吐鲁番的葡萄采摘游经久不衰,如今的采摘游早已不再“单纯”,美目流盼的维吾尔族姑娘带来的极具特色的葡萄舞,成为游客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一扇窗口。 葡萄画更是源远流长。阿斯塔那古墓曾发现一幅1700年前“庄园主生活图”壁画,壁画的下角画有一块葡萄地。而近现代以来,全国更是涌现了一批“葡萄画家”。画家阿不来提·买买提明笔下的吐鲁番葡萄,在轻重、浓淡、疏密、干湿极富变化的笔墨之中,一颗颗跃然纸上。 给岁月以文明,给时光以生命,葡萄就这样被赋予了鲜活灵动的生命力。 小葡萄新思路 吐鲁番市迈德果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周国华的名片有两个版本:中文版和英文版。 “2014年以来,我的出口生意好得不得了,”军营出身的周国华说话直爽,“主要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吐鲁番更出名了,我们的葡萄美酒也更出名了,很多外国客商慕名而来。”更让周国华高兴的是10月10日至13日吐鲁番首届国际干果交易会的举行,他当场签约7800吨葡萄干的订单,其中出口7500吨,而以前他每年只有不到2000吨的出口量。“我已经发了120吨的货了,今天下午还要发40吨的货到哈萨克斯坦。”10月18日,周国华接受海南丝路行采访团采访时眉飞色舞。 “面对‘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和丝路经济带的巨大市场,我们转型的时机也来了!”吐鲁番市副市长玉买尔江·买买提感到了时不我待的压力和动力。 吐鲁番火车站边上,吐鲁番干果城建设正酣。它总占地1430亩,总投资20亿元。大手笔投入的吐鲁番干果城,彰显了吐鲁番升级干果产业的决心。 “把老的干果交易市场全部搬到这里,标准化运作,老交易市场规划成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刘卫东和吴金明带着采访团走了一圈老市场和新市场,果真是天壤之别,老的破旧零散,新的干净便利。 “3年前,这里是一片茫茫戈壁,可以预见,未来这里将成为新疆干果集散的核心地带,同时撬动吐鲁番干鲜果产业朝着现代农业加速迈进。”吴金明乐观预测。 今年8月20日,新疆吐鲁番迎来第24届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这是吐鲁番葡萄产业转型升级的另一个引擎,具有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内涵。葡萄节是为纪念丝绸之路开通2100年而举办的,从1990年开始已成功举办24届。1990年,首届吐鲁番葡萄节,经贸总成交额656万元;2015年,第24届吐鲁番葡萄节通过招商引资,共签约投资项目48个,签约金额达186.59亿元。“葡萄节每年都有亮点、每年都有突破,今年葡萄节首次‘走出去’办节,效果出人意料。”刘卫东喜上眉梢。 诗人艾青曾有一句奇言妙语:蚕在吐丝的时候,没想到竟吐出了一条丝绸之路。 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时,肯定也没有想到,他发现的葡萄竟然衍生了源远流长的葡萄文化和长长的产业链,还催生吐鲁番这样的一座“葡萄圣城”。 (本报吐鲁番10月20日电) 相关链接 吐鲁番:西北“小海南” 吐鲁番冬季平均气温5.72摄氏度,冬季气温在全疆最高,几乎无雪,道路无湿滑现象,这种气候特征为中老年人创造了天然的疗养环境,这里是中国五大长寿地之一。百岁以上老人20余名,约占总人口的十万分之七点六。 吐鲁番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独特的交通位置使这里成为通往南北疆的交通枢纽。此外,这里东西方文化错综交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厚重,风俗民情浓厚。 2008年,吐鲁番提出了打造丝绸古道上西北“小海南”的口号,旨在西北打造一个类似海南一样的冬季度假胜地。 (马辑) 城市名片 吐鲁番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新疆中东部,天山东部山间盆地,因常年气温较高,素有“火洲”之称。 吐鲁番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扼居丝绸之路要冲,东西方文化交汇,自西汉时期就是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唐代后成为陆上丝绸之路重镇,自古以来一直发挥着贯通中西的重要作用。(罗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