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经济生态 >

加速产业布局带动农牧民就业——关注南疆富余劳动力就业系列报道之一


    新疆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在南疆,难点也在南疆。自治区党委南疆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在南疆,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在一定意义上,就业是南疆发展和团结稳定的结合点,必须从稳疆安疆的战略高度,下决心解决好南疆就业问题。立足产业带动、就地就近、疆内解决、援疆促进以及劳动力就业培训等举措,南疆四地州增加就业成效显著,“就业一个人,富裕一个家,影响几代人”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关注并展现增加就业给南疆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6月初,记者走进阿克陶县小微企业产业孵化园的一家民族服装企业。公司老板穆海麦提·加马伊丁谈起入驻孵化园的感受,显得特别自信“。我是土生土长的阿克陶县皮拉勒乡英阿尔帕村人,以前都在内地创业。去年12月,我被孵化园的众多优惠政策所吸引,选择了回乡创业。仅仅半年时间,公司产品就远销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发展势头很好。”目前,他的工厂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了120人,其中包括他家乡的60多名富余劳动力,从农民变身为产业工人。
    投资5000余万元的阿克陶县小微企业产业孵化园已吸引民族服饰、手工艺、刺绣、农产品加工等40家企业入驻,今年前4个月,完成工业总产值1857.98万元,带动就业1205人。
    这样的情形在全疆特别是南疆四地州已不鲜见。在自治区举全疆之力解决南疆四地州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背景下,南疆四地州立足产业带动、就地就近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微企业,提供低门槛就业岗位,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短平快”项目务工不离家
    英吉沙县喀什伊丝路针织有限公司位于一个家属区内。6月初的一天,记者看到,这里的员工正在编织汽车坐垫,虽然其中不乏男子汉,但他们编织起来动作却十分娴熟。一位员工告诉记者,他每个月的工资有近1500元。车间旁边有一个小房间,是专门为女员工设立的保育室,20多个三四岁的小孩子在玩耍,有专人负责照料。这家公司目前已为周边近千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像这样“离家不离村,离土不离乡,出家门进厂门”的“短平快”项目在南疆很多地方都落地开花。根据不同就业需求的人群,设计和实施不同项目安置就业,对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4年2月9日,自治区党委召开了发展“短平快”项目推进会,2015年2月25日,自治区党委再次推进“短平快”项目促就业工作。“在‘短平快’项目财政扶持政策的引导下,南疆四地州及所属县市纷纷出台配套政策和措施,鼓励、扶持一批服装、民族刺绣、手工地毯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建成投产,充分满足了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的愿望。”自治区经信委主任胡开江说,“短平快”项目在项目选择上,突出在现有条件下稍加扶持就能增加就业的传统、
    本报记者/马伊宁特色、优势产业。
    “易支持、见效快、利百姓、惠民生、促稳定”,这是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实施“短平快”项目两年来最大的特点,现已完成就业6.2万人,超过预期目标。去年喀什、和田、克州的县城富余劳动力月收入已由880元提高到了2308元,城镇富余劳动力月收入已由543元提高到了1776元,农村富余劳动力月收入已由400元提高到了1516元。
    和田地区的维吾尔医药、克州的特色手工艺品、阿克苏的特色林果业等一批产业得到培植和壮大。在“短平快”项目的带动和促进下,群众的创业热情得到极大激发,部分个体工商户、合作社、“草根企业”已发展成为小微企业,部分小微企业逐步成长壮大,实现了“上规入统”。
    “纺织服装产业”形成就业链
    初中文化水平的恰尔先·苏云,平常只是在阿图什市哈拉峻乡附近打些零工,每年的收入也有限。今年2月,恰尔先听说乡政府要组织乡里的年轻人外出务工,他便积极报名,和乡里其他149名年轻人来到了克州国利华服装有限公司。
    宽敞的厂房,宽松的工作环境,企业还提供免费食宿,还能免费学习技术,让恰尔先喜欢上了这份工作。“只要再勤奋些,每月可以拿到2000多元,我非常开心和满足。”恰尔先·苏云说。
    截至2015年底,克州共有纺织服装企业167家,个体、家庭作坊2945家,共解决7000多人就业。
    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梁勇介绍,南疆四地州是自治区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工作的重点,针对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观念、语言、风俗等实际情况,自治区因地制宜,采取有别于北疆地区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在加快建设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等产业基地同时,及时总结推广喀什英吉沙县“总部+卫星工厂”生产经营模式,以县乡为主,以发展特色纺织服装业为切入点,支持服装、家纺龙头企业在乡镇建立分厂或卫星工厂,方便各族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自治区纺织服装专项资金向南疆地区倾斜,2015年共拨付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建设、印染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专项资金9.89亿元,占全区49.97%;大力扶持民族特色纺织品,安排中央财政资金2350万元支持和田吉亚乡艾德莱斯产业发展和印染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举办“艾德莱斯炫昆仑”系列活动,开展名师培训、创意大赛、产品推广、网络众筹,在喀什与和田地区建立4家就业工场,培训喀什、和田两地服装设计和缝制人员800余名……
    2015年,南疆四地州新增就业5.05万人,较上年增长308%,其中在企业就业4.5万人,占全区企业就业的67.3%。一批以家庭为单位的工场从事服装配料等相关产品生产,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产业就业链。
    就业拓宽视野观念实现转变
    在喀什中兴手套有限公司的一间车间文化墙上,张贴着10名入党积极分子的照片。
    “我希望将来能成为她们中的一员,墙上也有我的照片。”这是进厂不久、19岁的古丽巴奴的心愿。起初在家待业,后经过培训来到企业工作的古丽巴奴说,她很喜欢参加企业组织的各种活动,有一种归属感、成就感和自豪感。
    目前,中兴手套有限公司已经在员工中发展了12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300多人参加了共青团组织。
    当前,“短平快”企业员工正阔步走在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道路上,各族员工之间的凝聚力也增强了。
    广东思科拓展实业有限公司先后投入2.3亿元,在喀什经济开发区、疏附县、伽师县、莎车县投资建设了4个电子产品生产就业示范基地、7个乡级卫星工厂、多个村级卫星工厂,公司通过为职工过生日、举办舞会、卡拉OK比赛、讲身边感人的事等,让员工逐步从内心接受现代工业文明的理念,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身份的转变。
    今年,自治区发展南疆密集型劳动产业带动就业快马加鞭。
    胡开江表示,目前经信委正建立全区经信系统支持南疆产业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大政策、资金、项目、培训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特色手工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水平,培养一批有品牌、有规模、有效应,又能走出境外的龙头企业。帮助企业创新营销模式,促进农副产品与电商相结合,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培育特色、打造品牌、开拓市场、扩大规模。将继续深入实施“短平快”项目建设,提升技能培训水平,进一步巩固“短平快”项目就业成果,努力实现新增就业人员2万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