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语言文字 >

崇尚教育的“翻译民族”


    锡伯族十分重视教育,在锡伯族人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宁肯讨饭,也要让孩子上学”。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锡伯族各级各类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九年义务教育已基本普及,初中升学率逐年提高,高中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学校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师资素质进一步提高,每万人口中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比重、拥有各种文化程度人数、专业技术人员比例、非文盲率、人均受教育年限等项指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新疆锡伯族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学(包括大专)文化程度人数22786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为8930人),6岁及以上文盲率1.22%,低于国家平均水平(全国为4.08%)。
    在清朝后期和民国时期,锡伯人先后派出近百名留学生赴俄罗斯留学,引进其先进的文化技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又有不少锡伯族优秀青年出国留学,走向世界。
    由于历史的原因,东北和西北的锡伯族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特点,现在东北锡伯族的语言和当地汉族、满族基本相同。而新疆的锡伯族,由于居住较为集中,在语言文字上保持了较多的特点。锡伯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相传锡伯族曾有过自己的文字,但早已失传。清代以后,锡伯族人民通晓满语文、汉语文的日渐增多,后者在生活中使用的更加广泛。1947年,锡伯族的知识分子改革了原来使用的满文,废去一些音节,增加了锡伯族语的新字母,创制了经由满文发展而来的锡伯文字。自治机关至今行使职权时还使用这种锡伯文。
    锡伯族的锡、汉双语教育独具特色。历史上,新疆锡伯族在清朝末年西迁后便开始施行锡、汉双语教学,已有百余年。20世纪五六十年代,锡伯族学校的双语教学采用小学低年级以锡伯语文为主,中年级锡汉语文并重,高年级以汉语文为主的形式,初中后停开锡伯文,改上俄语课。这样既保留了母语,又掌握了汉语及外语。锡伯族学生升入高等学校后与汉族学生同班学习,不仅很快适应了汉语教学环境,而且较好地完成了学业学习,培养出许多“民汉兼通”的专门人才。可以说,双语教学不仅是锡伯族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而且是锡伯族教育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和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主要途径。
    如今,新疆锡伯族不仅基本实现了“民汉兼通”,而且多数人可以同时使用维吾尔、哈萨克、蒙古、俄罗斯等兄弟民族的语言,涌出现了很多翻译人才,被称为“翻译民族”,有不少锡伯族人在新疆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担任翻译。
    近年来,东北一些锡伯族聚居地也不远千里派人到察布查尔县,请当地的锡伯族同胞教授在当地还被普遍使用,而在东北却几近失传的锡伯文。
    现在,察县发行的全国唯一的锡伯文报纸《察布查尔报》,深受海内外广大读者欢迎。在许多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逐渐消亡的今天,这份报纸的意义已远不止作为察布查尔县委机关报那么简单,它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更是锡伯人族纸上的精神家园。 (责任编辑:admin)